梁晓南在程刚这边结了账,吃完饭,还得到一个未来的书记人选,心里很满意。
在县里和翟建国谈了自己要办农场的想法,翟建国有点滑头,问:“这个农场你想办成什么样的?”
“国营的。”梁晓南痛快地说,“一切按照咱们国营企业的管理模式,我们只管生产,销售或者其他的都由咱们供销社统一调配。”
翟建国立即感兴趣了,这小梁办的事经常看着有点“傻”,但不得不承认,她种出来的东西都是畅销品。
俩人定的差不多的时候,他立即把农林科的干部都叫来,大家讨论了一下,这个事就初步定下来了。
办个农场也不是一天就办好了,梁晓南和他们讨论了这个事后,就先去看看合同下的“万亩果园”,如今是自己的“桑园”。
前些年,各地都在大搞农业,万亩果园,万亩啥啥啥的很多,但是因为脑袋一热,就圈地开始搞,懂技术的又没有,果苗种上,就没有成活几棵,大家渐渐疏于管理,活的那几棵也成了野树。
梁晓南年前就围着这块地转了几圈,这是真正的万亩果园,规划整齐,分成四个片区,中间的路都修得不错,还是柏油马路,尽管窄了点儿,但是开车很方便。
而且还有大河故道途经这里,水量不大,灌溉管够。
可见当时想搞万亩果园的决心还是很大的,也下了功夫。
万亩果园的大路旁有一个砖墙围起来的大院子,一排10间房,大约有10排,最前排的是办公室,后面是仓库,最后是棚子,是以前放农具,耕牛的地方。
对于她,育苗就是从空间倒腾出来,分分钟完成,天寒地冻,不着急。
她空间的好东西,怎么合情合理地倒腾出来,是个很头疼的事。
傍黑,她依旧去了望湖楼。
程刚立即给她引到楼上包厢去,楼梯才踩了两阶,就看见一人急急匆匆地跑过来:“小梁,太巧了,我今天去你家找你,梁奶奶说你来县城了,我还想着明天去果园找你。”
是曹原!
他怎么来了?
曹原语气有点着急,说:“谢先生去京都了,他叫我来找你,有急事。”
梁晓南跟着程刚去了楼上的包间,问曹原:“什么事,你说吧!”
“梁小姐,谢先生想叫我从你这里调200吨大蒜。”曹原说话都不带商量的,笃信她就能拿出来200吨大蒜。
她确实能拿出来,可是谢先生忽然急切地要大蒜干什么?
“谢先生怎么想起来去京都了?有人逼着他拿大蒜?”谢先生在摩都出手370吨大蒜,还只要2分钱一斤,京都也想叫他拿出来2分钱一斤的大蒜?
曹原摇摇头:“他去京都是开会,全国商会的联合会,大家共同献计献策。谢先生去之前,谭老头给他说过,上级要对他捐献大蒜的行为表彰。”
实际上这是把谢浩匀架火上烤了,因为谢浩匀以前的身份,现在太敏感了。
曹原说谢浩匀不是怕了,而是京都的流脑已经越来越严重了,因为全瓷国的年轻人都想去京都看看,旅游的人特别多。
200吨,是谢先生保守估计的需求量。
梁晓南说:“我听市里秘书长说前段时间他老丈人刚拿到一批100吨大蒜紧急调到京都,不够吗?”
“我不清楚,应该不够,不然他们不会表彰谢先生,还和他商量能不能再搞一批大蒜。”
梁晓南的空间一直没闲着,这一段时间在弄果树苗给董全柱,大蒜有是有,不足200吨了。
“曹原,我现在手头没有大蒜,你给我两天时间,我叫朋友赶紧凑出来,行不行?”
曹原当然没有意见,听到梁晓南能调来大蒜,他高兴坏了,也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谢先生一直相信你能搞到大蒜,我担心坏了,天寒地冻的,哪里去搞那么多。现在可好了,我先给谢先生回个信,你这边弄好了,告诉我。我还住在谢先生以前的院子里。”
梁晓南记下地址,说:“过两天我弄好了,就去找你。”
她正愁怎么把大蒜弄到京都去救人,这下好了,谢浩匀出面,挡箭牌又找得杠杠的。
至于怎么把大蒜交到谢先生的手里,她不管了,京都既然要这批大蒜,那么火车皮什么的都会紧着大蒜用。
她的空间里只有一亩地,两天种出来200吨难度系数很大,而且她不想上级一直压榨谢浩匀,对方要200吨,索性给个400吨。
他既然是江湖大侠,那就叫人看看他的侠义。
她想到了“桑园”。
鱼县天冷,但是还没有冷到机器也犁不动地的地步,她就把空间里的机械放出来,好好地在广阔的土地上耕种一番。
和在摩都金汇镇土地耕种不一样,她现在可以大大方方地种,因为这里5年内都由她做主。
天冷得很,没有人无聊到跑郊外的田地里看她怎么耕地种大蒜。
吃饱饭,她开车就去了果园,先放出来一台喷淋,直接把黑色泉液淋在那些已经枯萎的、赖赖唧唧的果树上,把一片果树枯枝都变成草木灰后,放出来超级拖拉机。
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