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2】4000(1 / 3)

82年4月底,李想收到李华要结婚的消息,今年五一她和迟垣将领证结婚。

她不打算大办,也不打算通知家里人,就只是和迟垣请亲戚朋友吃个饭就算完事儿了。

几个孩子回不去也没关系,等到放暑假再回家是一样的。

为了给李华办理结婚用的手续,李想亲自去京大还有他们居委会派出所,把该办的证件都办齐全之后,给邮寄到了部队。

按理说这种事儿必须她本人去办,可谁让李想和京大的校长认识呢,所以即便本人不在,也所有证件资料到位。

李华于五一当天,在迟垣战友们的见证下,完成了婚礼。

他们相识半年多,虽然不算长,可俩人兴趣相投,难得走到了一起,李想真心的为他们感到高兴。

为了庆祝他们结婚,李想专门让杜涛他们租了一辆车,给迟垣所在的部队送了一万斤海鲜,一万斤的粮食。

当然,是匿名。

这些海鲜和粮食,虽然不能为他们的婚宴做点缀,但李想只是单纯的希望这些最可爱的人,能吃的好一点儿。

其他部队他们没有送,送这一个地方不引人瞩目,如果送的多了,身份就有可能受连累。

想来想去,等过一段儿再进行捐助也未尝不可。

期末考试之后,李想顺利获得清大的学士学位。

临走之前,和三个室友拍了照留了影吃了饭。

暑假她没去军营和李华团聚,而是回了H省的庆城县老家。

李华助学基金会已经成立了一年多,救助学生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先前只有李家的几个人帮忙,现在已经发展成了近二十多个人的团队,这里面的其他人都是李想拜托慕岩寻找当地的一些退伍军人。

日前,他们的基金会开到了庆城县县城,救助人数达到了上千人,辐射庆城县下面的诸多村子。

这二十多个人开学前后是最忙的一段时间,开学前是调查各位申请者的家庭情况是否属实,开学后则是将各种钱款交到位。

按照一个学生一个学期平均十块钱来算,一千人一个学期就需要一万块钱,一年就需要两万块钱。

这不是一笔小数目,而对于这些受捐者的人数,她也没有严加控制,因为不管多少钱,她都能承受得住。

这次她来一方面是想看看这个基金会的一些情况,另外一方面也是向家里人说明一下,李华结婚了。

原本一飞一扬也是要来的,可是他们俩需要转到H省的X市,在那里进行一个月的训练。

他们都在H省,倒是相隔不算远,等他们训练完,她带着他们逛逛H省也说可以的。

而李想这次想在老家多停留一段时间,这么多年没回来,有些人,势必是要见一见的。

助学基金会的地址选在了庆城县第一中学旁边不远的一处办公楼里,这是教育局特批给他们的一间办公室。

像他们这样的好人好事,上面理应大力支持,而李华所在的基金会也曾登上了当地的报纸。

报纸李想收到了,也仔细看了,还寄给李华一份,对于此项殊荣,她觉得受之有愧,所以稿费除了必用的,基本也都给了李想,让她代为转捐。

除了李华,那媛,金兴都参与进来,每年光他们捐赠的钱,就有五千元。

所以李想从来没有控制过具体的人数,只要有人上不起学,她都愿意帮忙,反正她的投资是不求回报的,但那些能够回报给她的人,她将来一定会好好重用。

投资教育,永远比投资病人所获得的收益更大。

因为病人只有一个,教育,却有可能挽救一个家庭。

她乐意做这样的事儿,现在基金会才只是二十多人,和整个庆城县的规模,她相信早晚有一天,她能覆盖全国各地的各个城镇,公益这条路,永远没有终点,钱是用来做有意义的事儿,而非吃喝玩乐。

虽然只有一间十多平方的小办公室,而且坐在办公室的只有村长、李娜和先前村里面的会计,其他人基本都在外面奔波调查,但办公室井然有序,倒是看起来挺正规的。

为了能够管理好这个基金会,李娜、李满仓(村长)、赵建军(会计)以及其他想要增长自己学识的人,专门请学校老师对他们进行了课外辅导,从小学到初中,目前他们已经学到初四的内容,明年就能上高中课程了。

当然,从学校请来的老师也会给他们付钱,为了上面不找老师责任,也为了老师能有个外快啥的,这件事还专门找教育局报备了一下,有了这个,老师们才没有后顾之忧的过来。

上学的地方是在小学教师,小学没有晚自习,所以他们可以占用一间教室,基本上这二十三个人都去了,不管会不会,学没学过,都去了,因为就算以前学过,也忘了,他们是不考大学,但既然是为学生服务,就不能太差了。

他们打算学完高中的课程,笨一点慢一点都没关系,但是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

李华的例子已经成为他们基金会的一种宣传手段,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也重视起知识储备的重要性。

李娜的大哥二哥,也是那二十个调查员中的其中之二,他们参与到学习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