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仙气浩渺(2 / 3)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说实话,这首诗相较于之前的那两首来说,就显得晦涩难懂了许多。

其中好些诗句,就连他们这些专门研究古典文学的教授、专家,都需要细细的琢磨一下,才能反应过来说的是什么意思。

倒不是说这里面有多少生僻难懂的字眼而是这首诗行文之时,思维太过跳跃了。

初次读来,如果不好好琢磨一下的话,那还真容易让人迷糊。

“别君去兮何时还?”

读到这一句的时候,终于从梦境当中拉回现实了,也有了那么一点离别的意味。

但很快,下一句就又将意境给拉到了云间!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真的,谁能想到这里会有着这样的一个转折?

当然,最让人震撼的,还是这首诗的最后一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读完之后,众人目瞪口呆。

他们是万万没想到,这首诗的最后落脚点竟然是这里。

会议室里,显得有些安静。一时之间,大伙都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首诗,相当的复杂。

比之前那两首,要复杂的多。

不光是李白思乡层面的复杂,还有这首诗本身的结构布局、韵脚转换等等,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这首诗看似是李白向往虚幻的神仙世界,有些思想上的消极情绪,但实际上,却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李白在精神上已经摆脱了尘俗的桎梏。而这才导致他在诗的最后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样激越的呼声。而这种激昂向上的情绪,也正好呼应了之前《将进酒》那首诗当中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思想。

当然,这些东西有人品出来了,也有人没品出来。

毕竟时间太短,大家也只是粗略的浅读了一遍。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读完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这首诗“太仙了”!

至于“仙”在哪里?

却又不知如何说起。

李文正、冯家华几人,现在就是这种感觉。

也许,他们慢慢回味回味,仔细的推敲一下,也就能明白过来了。

不过,显然此时时间不允许他们细细品味了,刘颖教授打破了沉默,她一脸激动的说道:“现在你们懂了吧?诗仙啊!真的是诗仙啊!”

刘颖教授读懂这首诗了。

所以她才会显得如此的激动。

她在这首诗当中,切切实实的看到了一个不属于这世间的“仙才”!

这样的诗,怎么能是凡人所做?

这样的精神境界,又怎么能是凡夫俗子所能拥有的?

诗写的不着痕迹,而人更是让人高山仰止!

但李文正主席他们却摇头苦笑了一下,他和冯家华教授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

说实话,他俩是真没太懂。

但此时,很明显他俩的想法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曹老先生也开口说道:“如果之前还存疑的话,那还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读完这首之后还有怀疑的话,那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曹老先生虽然说话温吞吞的,但语气却是不容置疑,“诚然,三首诗是有些少的,不足以能证明李白就配得上诗仙这个称号。但这三首诗,最少能够证明,李白是有成为诗仙这个可能性的。”

曹老先生的话,要比刘颖教授说的留有余地很多。

他的意思也很明显,这三首诗太少,但他觉得这三首诗,尤其是后面两首,绝对是其他人所写不出来的。如果单凭这两首诗,就称李白为诗仙的话,那是有些过了。但如果之后李白能继续保持这种水平,那么,他就是诗仙!

至少,曹立宝老先生一定会认可!

而曹老先生的这一番话,也算是给今天这场会议定了性。

本来,他们今天开这个小会,就是研究李白这三首诗,到底配不配得上诗仙这个称号?

现在看来,虽然李文正主席和冯家华教授等人还心存顾忌,但最起码他们也不会反驳什么,毕竟李白确实带给了他们不少的震撼。

而且,他们这会心想的,也不是李白的诗词写的有什么,而是在自我反思。

李文正主席定了定神,说道:“我们都不是古诗词这方面的专家,既然刘教授和曹老先生都这么说了,我们自然没有什么异议。而且我看这三个节选的故事,虽然精炼的有些简单了,但还是能从一些细节当中看出来,叶老师关于唐朝的描写,还是一如既往的真实。嗯,我觉得这本《大唐诗仙传》应该没有问题。”

他不再去纠结这些专业上的事情,而是开始布置起接下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