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人才频道:《天降猛才于大秦之猜猜我是谁!……(4 / 5)

”有人替他补充道,“我等与那些一心想复辟旧国想建功立业的士族将领无任何区别。”

“圣人言民为国之根基,为政者当爱民、敬民、惠民。上好礼义信,民莫敢不敬、莫敢不服、莫敢不用情。但…”所言的这一切现如今看来不过是觉得可以维护君主权势罢了。孔鲋看向仙幕,“但仙幕所言却是另一番景象。”为民不仅是维护君主统治与国家长治久安,而是因为那些民也是会在夜晚思乡思父母祈祷太平,甚至睡觉都不得安稳的人。

他抬头看向下首的中年人:“不知叔孙通在咸阳可有传回消息?”

被问到的人答道:“自《六国》篇章结束,咸阳的探子屡屡看到百官深夜从咸阳宫中出来,应当是在商讨如何解决仙幕所言的困境。而通传回的消息证实咸阳宫正马不停蹄的在商讨方法。”

大厅内,一众儒生注视着孔鲋,就像忠诚的士兵在等待将领发号施令。

“世治则助之行道,世乱则独治其身。吾曾以不用之学不仕秦,遣叔孙通入秦,其为儒生却以法仕秦,官至博士,能见时变。”孔鲋望着那一双双灼灼的眼睛叹息,“今仙幕降世,点明时势,世治不远矣。”

听到这里,那一双双眼睛中皆映出激动之色。仙幕点明时势时他们就在心中演示应当如何治世,而今终于到他们实践了吗!

此时远在咸阳的叔孙通自然不知道他的师父孔子八世孙孔鲋正因为仙幕的话得出世治不远矣的推论来。

但知道了他也不会惊讶,因为早在大秦一统前有人惋惜他师父修文乃‘修当身不蒙其荣,百姓不获其利’的无用之业。他师父就说过‘今天下将扰扰,终必有所定。修武以助之取,吾修文以助之守’这等不随流俗、知权变的推论。而后续的发展果然同他师父说的那般大秦一统。

若是叔孙通知道了定会内心骄傲的同时表现的极为淡定,毕竟他的师父博通经史,善论古今,能推断出这些也是正常嘛。

当然也有叔孙通不知道的事情。

比如他的师父在始皇焚书坑书时‘将书先藏之以待其求’众多书籍藏于祖堂壁中,带弟子百余自隐于嵩山。当西楚霸王一把子烧掉始皇存档在阿房宫的百家书籍时,留下先秦古文字书写的‘孔壁古文’的传说。

比如他的师父在陈胜军兴时因‘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率鲁诸儒‘持孔氏之礼器往归陈王’劝陈胜兴霸王之业获得陈胜赞许,但因陈胜觉得儒生不懂军法而不听劝,果败。仅呆六十天,便知不同则不相为谋以‘目疾’为由离去,带领诸弟子隐世书写《孔丛子》一书。

师徒两人皆是不随流俗、知权变之人,比如孔鲋也没想到未来自己的弟子会在坑完秦一世得到后人‘秦之亡,亡于赵高,实亡于叔孙通一言。’的评价后连夜跑路,虽然这话可以说无稽之谈,但也能说明叔孙通的厉害之处。先后转投项梁,楚怀王、项羽等人,最后摇身一变投靠汉高祖,并且在汉高祖一统天下后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被尊称为汉家儒宗,后世戏称‘不倒翁’。

不仅儒家在思考此时入仕的可能性,墨家钜子、农家许氏、名家公孙等人皆在思考入仕的可能。

时势需要他们那些半夜思乡的百姓也需要他们。

【或许你们会觉得博主是不是偏题。不是讲秦末的造反红利?不是应当讲谋圣张良如何出奇制胜?为何讲起士族将领的激动,为何讲起百姓的艰难?明明韩大将军也是处于秦末,但博主从未讲到这里?

因为刚才所讲的正是‘人心’。】

“人心?”咸阳宫中一十公子砸吧着眼睛,满眼迷蒙,“父皇,仙幕方才讲的东西是有什么不一样吗?”两颗门牙的掉落让小家伙说话有点含糊,不过听是绝对没问题的。

在他身后,几个同他一般大的小公子也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始皇,他们现在算是看明白了。他们的父皇根本就不嫌弃他们的问题傻不傻,并且非常乐意同他们讲解这些。既然如此他们自然不能辜负父皇的期待,要同父皇多多互动啦!

被小儿子们用期待眼神注视的始皇内心涌起一种慈父般的神奇感觉,察觉到这种情绪,始皇沉默片刻……然后把它掐灭。他仍旧冷静道:“以士族将领的激动对比映衬出百姓之艰难。更能调动观看者的心境变化,让其视线下移到百姓,同情之心产生便会想为民入仕,为民谋利。”

小公子们似懂非懂,又好像真的懂了。

始皇也不计较,他这几个小儿子是真小,毕竟……

始皇沉默,仙幕言他一统十一年后逝世,他除了遍寻名医,好似也无力改变。主少国疑他也不敢想未来皇位能传给小儿子们。

【在韩将军的篇章你会发现他所展示除了的全部是需要智商的东西,如果说韩信智商值爆表,情商全捐给智商,情商值连及格线的标准都达不到。那张良就是情商智商两开花的杰出代表人物。

后世许多普通人无人敢称自己能做到韩信屡战屡胜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绩,但却屡屡觉得自己就像下一个谋圣张良。因为张良所做的就是揣摩人心,以至于有人觉得他有何了不起,揣摩人心谁不会?

相比较韩大将军全身心投入打战。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