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2 / 3)

竞赛电影名单不是就已经宣布了吗?”

“是已经宣布了没错,但电影节毕竟还没有开始,现在再送去也不迟。”

斯皮尔伯格笑了笑,似乎对戛纳的惯性早有了解:“本来我也以为赶不上戛纳电影节了,但戛纳的一位选片评委联系了你的经纪人艾伯特。听起来他也很无奈,他的女儿是你的影迷,之前一直听说你在筹备电影,直到最近又听说你在参演《夜访》。于是猜测你的电影已经拍完了。所以他打电话来问剪辑是否已经完成,要不要参加电影节。他们很期待在电影节上看到你的电影。”

事实上,戛纳电影节经常会在4月中旬宣布主竞赛名单之后,再在之后公布一些电影将它们补录进主竞赛。这就是所谓的“惊喜片单”。

戛纳这样做很多时候也是出于无奈,因为很多导演的拖延症让他们无法在四月中旬之前完成自己的电影,但他们又实在是对这些电影很期待。戛纳的一位评委曾经说道:“我和我的同事们都允许这些影片的迟到,因为我们希望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完成。”

这位打电话来告诉弗雷德“快点交片”的评委还说如果电影被拒绝进入主竞赛名单也没关系,他们会提出详细的修改意见,让弗雷德进行修改。

确实让弗雷德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最后他们还是将《我的孩子》的成片交给了戛纳的审片评委,并且在不久之后收到了电影被补录进了主竞赛名单的消息。

那名幽默的评委还打电话来向他们道歉:“非常抱歉,我竟然没办法给出修改意见。它只能被称为完美,小家伙。很难想象你只有18岁,你老实告诉我,这真的不是斯皮尔伯格打着副导演的名义帮你全部完成的吗?”

总而言之,现在。

《我的孩子》赶在了五月初,被加上了“惊喜名单”,成了这一届最后一部入围的电影。

这几乎又立马引发了媒体的一番评论浪潮。

毕竟这部电影的导演名字清清楚楚地标着弗雷德里克·安德森。

演员又名不见经传,除了加里·奥德曼这个名字稍稍熟悉一点,他还只是个配角。

职员名单上唯一的大牌就是斯皮尔伯格,偏偏他还见鬼的只占了副导演的位置,哦,或许制片人上也标着他的名字让所有人心中只有那么一点点,当然只是一点点的期待。

看看大家关于这部电影现在知道的消息吧:只预算就高达三千万美元,《辛德勒名单》的预算都才2200万美元。弗雷德里克·安德森甚至还只是一个新人导演,他究竟哪来那么多钱拍摄一部预算高达三千万的影片?是哪一家电影公司已经疯了赞助他?可电影发行公司的名字他们也同样没有见过:我的电影公司。

这究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妖魔鬼怪?

再加上弗雷德里克的题材:战争、家庭、社会。这究竟是什么鬼题材?弗雷德里克·安德森已经疯了吗?他才十七八岁,拍摄第一部电影就胆敢染指二战题材的战争片?

是被斯皮尔伯格《辛德勒名单》的巨大成功蒙蔽了双眼,自以为自己也能拍出一部那样的片子吗?斯皮尔伯格也疯了吗?因为高薪,因为《辛德勒名单》他拒绝了片酬,所以现在跑来捞钱吗?

报纸和网站上几乎全部都是大片的猜疑和贬低。

甚至有不少人怀疑戛纳评委的公正性。

“所有人都知道弗雷德里克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来拍摄电影,甚至他迄今为止全部的片酬除去税收外都还没到五百万美元。[图片][图片],这是在拍摄《我的孩子》时记者在片场拍摄到的照片,可以很容易看出弗雷德的经济状况。这让人很难不联想到好莱坞的一个不良风气。尤其最近弗雷德里克·安德森正在拍摄《夜访》,据说他和早已经出柜的制片人大卫·格芬关系相当好。——《纽约邮报》。”

“这是明摆着对艺术的不尊重!我们抗议这样的行为!戛纳评委必须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这简直是对入围主竞赛频道的其他人的侮辱和对投稿的1934部影片的不尊重!电影是上帝的艺术,我们应该得到公平公正的评判,而不是注重金钱和脸。”

“没有人知道这部打着战争片旗号的‘儿童’动作片究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我只能说现在的电影圈已经找不到从前的氛围了。随便一部电影都能入围‘三大’。而真正的艺术家们,则在门外不停地徘徊着,最后失望而归。”

网站上的评论几乎也炸开了锅:

“他以为他可以在好莱坞为所欲为?一个丹麦佬,装成一幅可怜委屈的样子,自以为所有人都对着那张脸吃得下去饭吗?滚回丹麦,好莱坞不欢迎你!真是服了这些外国佬穷酸的态度。滚回北欧,这里不是你捞钱的地方!”

“还需要问他做了什么?肯定是他对大卫·格芬做的那样呗。那张脸看起来就像是个女人,办公室的沙发上一躺,即使是戛纳的评委也照样屈服。”

一直持续了几天,一直到评委会发布会当天,狭窄的记者室都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们。他们纷纷举手询问,每一个国家的记者都在询问自己国家的某一部影片为什么没能入选,在得到几乎相同的“我并不是选片评委”的答案后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