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1 / 3)

几乎是在于弗雷德里克签字进组同样的时间, 颁奖季已经迎来了**。

奥斯卡提名名单即将揭晓了。

他还没能将剧组中所有的大腕认齐,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就突然抛来一个巨大的惊喜。这份名单让很多人对奥斯卡的权威产生质疑,却也让很多人觉得奥斯卡做出的是正确的选择。

只是无论媒体们对奥斯卡提名名单的评价是好还是坏,都没办法改变已经发生了的事实——弗雷德里克·安德森,拿到了最佳男配角的提名。

年仅十六岁的北欧人占据了各个报纸的娱乐版头条。

即便是主流的几家报纸,也不得不对学院的选择提出质疑:“…众说周知的是奥斯卡配角部门有着‘养老院’的戏称。我们来细数一下今年男配部门的年纪:吉恩·哈克曼, 1930年出生;杰克·尼科尔森,1937年出生;大卫·佩默,1954年出生;阿尔·帕西诺,1940年出生…但弗雷德里克·安德森, 我们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幸运的小家伙。‘查理’的角色没有任何难度, 任何人都能演好他。但这个出生于1976年的小家伙凭借这个‘任何人都能演好的角色’不仅拿到了金球奖的提名,甚至还拿到了奥斯卡的提名。这让我们不得不怀疑奥斯卡奖评选的公正性...”来自《纽约时报》。

有很多人也选择了毫不客气地批评:“弗雷德里克·安德森是谁?我想很多人和我有一样的疑问。他凭什么拿到奥斯卡最佳男配的提名?他的表现真的值得吗?我承认《闻香识女人》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影片,阿尔·帕西诺的表现也同样精彩纷呈,令人眼前一亮。但是安德森?原谅我只看到了他的笨拙,他根本就没有名叫‘演技’的东西。或许他让奥斯卡评委眼前一亮的理由只有那张脸吧。...”来自IMDb上的自由影评人。

弗雷德手上抱着几张报纸和打印出的影评,面无表情地坐在导演托尼·斯科特的身旁。

他虽然没什么表情, 却任谁都能感受到他身上浓浓的的沮丧的气息。

斯科特叹了口气, 安抚性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算作安慰:“别在意他们说什么, 弗雷德,既然奥斯卡的评委认为你值得, 你就真的值得。大部分的媒体为了销量都会选择不择手段地胡说八道。怎么样能引起公众关注,他们越喜欢怎么样说。”

某种程度上,好莱坞这个圈子对于新人实在是太不友善了。人们不愿意伸出友好的手接纳这些新人。他们总在质疑新人没有演技, 却又不愿意给新人磨练演技的机会。就像是强行要求刚刚成年的学生拥有五年以上的经验,不让耕牛下田又嫌弃牛不会耕地。

有时候这些人尖酸刻薄地真是匪夷所思,主流却还偏偏信奉这样的“真理”:年轻=演技差,没经验=演技差,一次的失败=永远的业界毒瘤。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弗雷德懊恼地摇了摇头:“我觉得我已经尽可能地去努力了。”

弗雷德是真的觉得有些难过,《闻香识女人》的原版电影他看了上百遍,熟悉每一个情节和每一句台词。甚至对阿尔·帕西诺的表演也了如指掌,他的一个细微动作,弗雷德就知道他下一秒要干什么。

《闻香识女人》的剧本他换了三本,每一本他都认认真真地做满了标记。上面记着的都是他从阿尔,马丁先生,古德曼和其他对戏的演员那里收集来的建议和他自己的心得体会。

他每天做的最多的,不是打开GB玩游戏,而是思考,思考查理是怎样的人。

入围奥斯卡奖他本应该是高兴的,却没想到引来的争议声也更加庞大。

他觉得自己高兴不起来。这些指责和质疑如同一把把尖锐的利剑直插进他的胸口。

“是的,我知道,小家伙。你已经很棒了。”斯科特又在心中叹了口气。他在选角后看了《闻香识女人》这部电影,从他的角度来看,弗雷德里克值得一个提名。观看电影的时候他仿佛觉得弗雷德里克就是‘查理’。他甚至觉得这就是一部纪录片而不是一部电影。

作为一名只有十六岁的小演员,弗雷德的表现绝对经得起推敲。在这样的年纪能有这样的演技的小演员,斯科特只知道瑞凡·菲尼克斯一个人。只不过私心,斯科特认为弗雷德的演技比瑞凡还要好上一些。弗雷德的每一个下意识的小动作都有自己蕴涵的深意,都一直在从小细节反映查理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弗雷德里克的试镜和《闻香识女人》的表演。托尼·斯科特就看出他是一名非常有天赋的体验派演员。

体验派的意思并不是指演员要去体验他所扮演的角色是怎样生活的。而是从自我出发,生活在角色的情境里。

它的重点放在从自我出发。它不是模仿一个臆想出的形象,或把自己套入一个与你的生活常态不同的表演的状态下。那样根本不够真实,无法展现出真正的表演技术。体验派要求演员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始终从自我出发”。比如体验派直男去演同性恋,他不能把自己伪装成别人去模仿,而只能把自己内心中哪怕只有一点点对男人的好感拿出来给角色,真的用自己同性恋的那一面来示人。

真正的体验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