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琼州府城(2 / 3)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2039 字 2023-03-23

始,琼州岛的治所由崖州变为了这座新城。不过直到明洪武二年,兵部侍郎孙安率部进驻琼州岛,琼州才升格为府,由这座府城来对全岛实施统治。

而为了能够符合一府治所的地位,这座城市再次进行了扩建工程,而且施工工期长达九年。建成之后的琼州府城城围达1253丈,高两丈七,厚两丈八,城墙上建有稚堞1843个,开有东南西三道城门,分别为朝阳门、靖南门和顺化门,北边虽然没有开设城门,但城墙上建有一座辅助防守的望海楼。到洪武十七年的时候,海南卫指挥桑昭又主导了一次扩建工程,在西门外增筑了周长三百八十丈的土城作为子城,这才基本宣告了琼州府城的筑城工程告一段落。城外有护城河,外来的船只可由南渡江的水道一直驶抵到城下。

琼州府城是琼州岛上的第一大城,单以城防设施来看,琼州府城也要比他们先前考察的儋州要强出不少,毕竟这地方是整个琼州岛的政治和军事中心,防卫的力度肯定要比其他的边陲小城严密得多。

到了琼州首府,两人行事也就没有再像儋州那样大摇大摆了,在听取了驻府城办事处人员的情况介绍之后,两人各自花了几天时间在城里进行实地考查。

琼州府城的情况要比海汉先前所渗透的城市复杂得多,主要是因为这里的人口要比岛上其他地方多出不少。城内加上周边地区的人口,几乎是岛上其他城池加起来人口数量的总和了。何夕在两年前曾来过这里,不过这次故地重游,还是能感受到这个城市有了一些显著的变化。

市面上能看到不少由海汉制造的日用品,从高档的玻璃镜到便宜的肥皂、火柴,只要是三亚那边有卖的,这里基本上应有尽有——当然价格至少比三亚翻了一两倍就是了。民众看到他的一身海汉打扮,也并没有再像两年前那样好奇地围观。偶尔有那么一两个小孩凑过来跟着,很快就被家长一边责骂一边拉走:“看什么看,没见过海汉老爷吗?”

遇到这样的状况,何夕有些啼笑皆非,海汉驻府城办事处的穿越者其实也就两三个人,但办事处下属的人员却是有三十多人,而这些人基本都是归化民,其中有不少铁了心跟着海汉干的人,就选择了剃头易装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忠诚态度。只要进了海汉体系时间稍长一些,气质和精神面貌自然而然地就与大明的普通民众产生了差别,而这些民众又分不清哪些是真海汉人,哪些只是归化民,但对他们而言,海汉人已经不算什么稀奇事,几乎每天都能在街上看到几个,完全没必要围观。

海汉在府城并没有开设零售类的商铺,这也是现阶段海汉商业系统在外运作的一个很显著的特征——绝大部分商品都通过经销商、代理商的方式来建立销售渠道,让大明的商人能够从海汉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中分得一杯羹。而这些大明代理商的存在,也为海汉商品进入大明的市场扫清了最后一道障碍,甚至可以在特定条件下成为执委会手中一支可用的力量。

例如驻府城办事处虽然正式人员编制还不到四十人,但整个琼州府城接受海汉雇佣,为海汉跑腿办事,以及直接利益相关者,少说也有两三千人之多。这些人在数万的府城人口中看起来比例不大,但不可忽略的是他们背后那些隐藏的间接相关者。

如海汉私盐在本地的经销权,就掌握在海南卫指挥使的小舅子手里,这门生意每年至少可以给他家带去五千两银子的收益;而总揽了海汉玻璃文具在本地销售渠道的,则是知府大人的亲外甥,这门生意真的可以说是躺在家里就把钱给挣了。其他的诸如此类的关系户还有至少十几家,几乎包揽了所有的海汉商品在府城的经销权,这些既得利益者并不会反感海汉商业体系在本地的运作,反倒是期盼着三亚那边能够定期地推出新的产品,以便能让他们的商铺有新的炒作点。

由海汉自行经营的店铺不多,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海汉银行。作为琼州岛上的主要销售市场,财政部在琼州府城也开设有一间支行,初期主要就是结算三亚与琼州府城之间的货款,方便那些专门来回于两地之间的海商。不过随着银行业务范围的逐渐拓展,目前银行的业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替商人们结算货款而已,印刷了定额面值的银票已经开始逐步在市面上流通起来。

现在海汉银行在琼州府城发行的定额银票跟广州支行在当地发行的银票是一样的,分为十、五十、一百三种面额,不记名不挂失,随时可到海汉银行兑换等额现银。这种小额银票在推出之后就得到了商界的普遍好评,即便是开始有所怀疑的人,在验明身份之后,被请到银行的地下银库中看了窖藏在此的十万两库银之后,也大多打消了原本的疑虑。根据海汉银行所提供的数据,目前琼州商界的交易当中使用海汉银票作为支付手段的比例,已经高达近五成了。

然而官府对海汉银行这种不声不响就掌握了本地经济命脉的做法,却丝毫都没有警惕感产生——对于官员们来说,把通过各种门路收上来的银子放在城外由海汉民兵荷枪实弹把守着的银库里,远比在自家后花园里刨个大坑埋在地下,然后每天晚上为此担惊受怕要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