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能这么顺利,那么氢弹岂不是就能和原子弹一样,开始进入应用研发阶段了?” 说道最后,陆光达甚至有些激动的挥起了手! 老郭也同样摸了摸下巴,分析道: “嗯....氢弹最重要的就是构型阶段,如果构型没有错误,那么很多项目确实可以预先上马了。” 说着老郭忽然想到了什么,对陆光达道: “对了,光达,我记得过两天基地会开一场‘交接棒’的组会?” 陆光达点了点头: “没错。” 字如其意,老郭所谓的交接棒组会,便是两个课题组彼此交接项目的会议。 两天后召开的是....也就是原子弹项目的交接会议,交接的双方则是理论组和实验组。 也就是理论组方面将设计图以及相关数据提交到实验组手里,实验组以此制定对应的生产计划与任务。 这场会议结束之后,的理论组便会进入半隐退阶段: 大概有30%的专家会留在实验组提供理论指导,剩下70%的专家则作为全新的有生力量,分散到上清和太清两个项目组承担全新的课题。 只要生产过程中不发现理论存在颠覆性的严重错误——比如说504厂发现气体交换膜被动过手脚的那种情况,理论组基本上就不会再重组了。 陆光达和老郭相识已久,知道自己这位好友不会莫名其妙的扯到某个话题,便问道: “怎么,老郭,你有想法?” 老郭闻言点了点头,说道: “嗯,我觉得是不是可以这样做个安排——咱们在两天的时间里先详细、彻底的验证构....唔,就叫它于敏构型吧,先验证这个构型的准确性。” “如果构型没有问题,咱们就把氢弹项目一起放到会议上进行任务分配。” “也就是氢弹的剩余理论研究和工艺生产同步开展,伱意下如何?” 陆光达闻言,眼中顿时闪过了一丝精光。 不得不说。 老郭的这个想法是真挺大胆的,算是为了效率牺牲了部分稳定性。 如果在几个月前,陆光达肯定二话不说,立马行个法式军礼表示坚决反对。 但眼下却不太一样了。 一来是大于构型确实在推导中站得住脚,二来是在和毛熊合作后基地...或者说国家的资源也多了不少,可以负担的起双通...咳咳,双开。 三来则是......ωωw..net 他和老郭都已经知道了徐云的来历。 按照徐云和首长交流的某些信息来看,大于似乎就是那个关键点..... 既然徐云没有明确表示反对,那么老郭的提议倒也不是不能考虑一下...... 说实话。 倘若徐云拥有读心术,那么他此时的表情应该会有些微妙。 没错,他确实肯定大于推导出来的内容一定是准确的。 但他的判定逻辑并不是因为自己知道相关概念,也不是因为原本历史中大于就是于敏构型的提出者——大于将来能提出于敏构型,不代表他现在想到的就是相同的方案。 徐云之所以能够如此笃定,其实是因为...... 如果大于提出的内容是错误的,那么光环不可能又打马赛克又消音还飘404字眼儿..... 光环既然搞出了这些限制,那只能说明一件事: 大于这次搞出的构型就是正版的于敏构型。 这是徐云在和那位作家聊天后开的新窍门,其实光环也是可以用来薅羊毛的嘛..... 不过不管是徐云自己了解还是光环侧面验证,总之最终的既定事实是不会变的。 因此很快。 陆光达的眼中便也闪过了一丝决断: “行,友来,我赞同你的想法。” “这样,我现在就回去组织人手,对大于的构型进行推导。” “大于的这个构型虽然比较复杂,但三十来号人鼓捣两天那肯定是绰绰有余——验算个四五遍都行。” “如果构型确定没有问题,那咱们就把氢弹也拿到交接棒组会上去讨论,反正氢弹也好原子弹也罢,应用方面都是那几个分厂负责的。” 老郭和徐云自无意见。 其实徐云这次让李觉找来陆光达,目的也正是如此——在大于构型已经搞出来的情况下,不把氢弹列入应用序列实在是太浪费了。 随后陆光达又和大于聊了一些内容,便将大于的手稿收到了自己的文件包,将大于连人带本子一同卷出了李觉的办公室。 虽然徐云很想将构型核验的过程再写一章...错了,是再旁观一次,奈何自己的小命要紧,于是他最终还是很识趣的没有掺和到这个话题中去。 一天半后。 理论组方面传来回复: 经过理论组骨干的详细推导,大于设计出来的构型没有错漏! 大于构型在紧急被列入国家最高机密的同时,氢弹应用相关的环节也被正式加入了交接棒组会的分配清单。 半天之后。 十月十七号下午三点。 组会正式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