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青海湖捕鱼?” “唔?” 老郭对于徐云能够这么快就猜到答桉略微有些意外,不过还是肯定的点了点头: “没错,按照厂里的计划,咱们的渔业队今天准备去湖里打鱼,所以我就想着跟去凑凑热闹。” “青海湖离咱们这儿只有四十多公里,坐车没一会儿就到了——不过渔业队的同志做的大船,会在湖上待三到四天,咱们坐的是小船,当天去当天就能回来。” “怎么,小韩,你听人说过渔业队的事儿?” “没有。” 徐云很实诚的摇了摇头,指着面前的运输车解释道: “郭工,我是看到这些车子才反应过来的——毕竟这么大的架势显然是准备大规模捕鱼,不可能跑到什么小河小溪边凑热闹,那么咱们周围符合条件的就只有一个青海湖了。” 说这话的时候,徐云也在心中飞快的回忆起了221基地渔业队的事儿。 渔业队和畜牧队一样,都是属于221基地为了保证职工食物摄入组建的副业队。 而渔业队打鱼的地点,自然就是在青海湖上了。 会搜索百度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青海湖的湖面海拔3260米,面积4583平方公里,周长360公里,平均水深约19.15米,最深32.9米,烈日炎炎的盛夏平均气温15℃左右,是我国内陆最大的咸水湖。 这种面积的湖里有着各种各样的鱼类存活,渔业资源之多在国内的内陆湖中妥妥坐二望一。 不过渔业队最早的打鱼方式有些东北化,就是冬天在冰面上挖个洞然后钓鱼,但这种方式效率太低了,便开始用小木船和拦网开始网鱼。 如果徐云没记错的话。 基地现在在青海湖的某处应该已经建了一处船坞,每次打鱼的时候都是基地这边发空车和副业队员,抵达船坞后开船下水,然后有了鱼获再用运输车装回来。 每次出湖打鱼,渔业队大概能有好几万斤的鱼获,基地人均一周可以吃到一条鱼。 渔业队的事儿在后世央视拍摄的《代号221》纪录片里也有提及,不过实际上当时的条件要比记录片描述的更加恶劣。 例如纪录片只选取了临冬季节的捕鱼情况进行介绍,但其实渔业队打鱼的季节几乎覆盖了全年各个阶段。 在夏天天气酷热的时候,打上来的鱼经过运输,回到基地的时候其实已经极其恶臭了..... 但这些发臭的鱼副业队又不舍得丢,最终都被副业队的同志忍着发臭发腐进行了自主消化。 有不少副业队的成员因此患上了严重的肠胃疾病,生命危险倒不至于,但却一直被病痛折磨了好几十年。 而就在徐云回忆着这些信息的时候。 老郭则主动走到了一位高个光头男子身边,笑着道: “田处长,队里准备的怎么样了?” 高个光头男子原本正在一架运输车的车位后绑着绳子呢,听到老郭的话后下意识便抬起了头: “郭主任?您来了?” 只见他先是三下五除二的固定好绳子,随后拍了拍手上的灰,同时说道: “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估摸着唔...二十分钟吧,二十分钟内应该就可以出发了。” 老郭了然的点了点头,接着又朝一旁的乔彩虹一招手,示意她推着徐云上前: “对了,田处长,和你介绍一下。” “这位是基地特别顾问韩立同志,身边的这位是他的护理专员乔彩虹同志。” “韩立同志的具体情况应该不用我多介绍了吧,这次他想和咱们一起去趟青海湖钓钓鱼,田处长你看着给安排一下?” 同时老郭又不动声色的拍了拍徐云肩膀,对他介绍道: “小韩,这位是咱们基地农副处的田志欣处长,那边那两位是林志坤和宋熊副处长。” 徐云闻言主动朝田志欣伸出手,笑着说道: “田处长,您好,我是韩立。” 田志欣早在徐云露面的时候便猜到了他的身份,毕竟基地里如今坐着轮椅的人说实话还真没多少。 于是他立马也跟着和徐云轻轻一握: “韩顾问,你好你好,不瞒你说,你的名字我可是听了不少回了。” “我这话可不是敷衍你哈——畜牧副业队也是我们农副处的下属点位,畜牧队的队长贡布同志可没少和我提起你,说是啥基地里的几百头驴都被你搞坏...咳咳,搞掉毛了。” 说着说着,田志欣的眼中露出了一丝好奇: “对了,韩立同志,听说你之所以这么聪明,主要是因为从小就被喂了驴毛,到现在餐餐都离不开它了,这是真的假的?” 徐云: “.......?” 当然了,田志欣的这番话主要是个玩笑(大概),整个人很快便恢复了正常。 只见他朝周围看了一圈,接着指向了一辆吉普车,对徐云道: “韩顾问,要不你就坐那辆长江46吧。” “那辆车为了能放下一些大件货物改造过布局,副驾驶的座位可以前移,后座相对其他车子要宽敞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