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气势恢宏的先正达总部大厦。
总裁汪德认真地看着桌上的一份文件,这是一份谁也挑不出毛病来的工作汇报,主要内容是与三清药业关于杀虫药的长期战略合作。
全球蝗灾中,三清凭着特效杀虫药狂揽60亿美元的巨额订单,而先正达作为生产商也分到了一杯羹,今年的财报无疑将会好看许多。
双方后续还将继续保持合作,三清出配方,他们来生产和销售,从而在全球农药市场攻城伐地。
他看着报告上的巨额数字,心情不由异常欢畅,起身走到落地窗前,向着远处眺望。
三年了,这艘持续下沉的船,终于开始扬帆启航,乘风破浪。
四年前,华夏化工集团收购了先正达公司,以430亿美元的交易额,成为华夏企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外收购桉,自此,鹰国,欧罗巴和华夏三足鼎立的全球农化行业格局形成。
然而,收购仅仅是开始,买来以后,如何将这家全球排名前三的农化巨头吸收纳入华夏体系,并将国内外的团队整合到一起,让华夏的本土农业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挑战。
这绝不是依靠简单的行政命令就能实现的。
汪德心中闪过了四年前冬日的某一天,他被任命为新成立的先正达集团农业总裁,只身一人踏上进京赴任的高铁。
当时,集团的农化业务面临着最艰难的时刻,一盘散沙的团队士气低落,年年亏损之下前景暗然。
送到他手里的是一沓沓辞职信,而最让他不能接受的则是,大量年轻人的离开。
在一次工作会后,他震惊地发现化肥部门的科研团队只剩下了两个人。
这一年他41岁,在中年与人生的艰难时刻迎头相撞。
华夏化工的农业业务历史悠久,化肥业务曾遍布国内95%的耕地,拥有当年华夏第一家种子公司。
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农业领域的无数竞争对手都没能打垮它,如今却步入困境。
幸好,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他终于证明了自己。
公司的农业业务重获新生,不断扭亏为盈。
而他,也在去年被任命为先正达集团的华夏总裁。
这看似荣耀的时刻,实际上却进入了另一个战场。
此时此刻,先正达的植保业务(农药化肥)得益于整合重组,获得了显着的增长,成为公司营收的压舱石。
只要植保业务继续稳定增长,整个先正达的其他业务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突破和投入了,去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种子培育业务。
去年,中央特意提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一场种业翻身仗,种业顿时被全体国民寄予厚望。
特别是在当今国际经贸关系新形势下,种子对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种子相关话题也一跃成为国内民众关注的焦点。
如何打好种业翻身仗,成为政府部门,科研专家甚至街头百姓关心的话题。
先正达和汪德率领的种子团队,也因此站在了聚光灯下。
他亲任组长,开启了一场种业攻坚战,立志要完成为华夏现代农业探路的光荣使命。
先正达内部很快建起了一个共识,那就是,种业是公司的第一要务,各部门都应全力配合种子业务部门的工作,甚至为了种子业务,公司可以不计成本地投入。
“种子成功了,公司就成功了;种子失败了,公司其他业务翻几番都是失败的。”
汪德在一次内部高层会议上,以一股破釜沉舟的气势如是说道。
国民厚望与企业命运,自此被牢牢捆绑在了一起。
重压之下,他总会感到焦虑,晚上经常睡不好。
他不再有任何休假,周末开会也成了家常便饭,工作量激增到了以前的两到三倍。
即便如此,他也无怨无悔,心中只有一份家国情怀在激荡起伏,支撑着他坚持下去。
压力再大,只要能够参与其中,他也会感到无比幸运。
因为,这是华夏一代农业人的梦想。
他们的使命,就是集成国内外创新资源,以相当于别人3倍的速度去奔跑,减少国内外种业的代差。
可能10年以后,双方就能并驾齐驱,甚至华夏企业还能有所领先。
华夏种业由于过去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到位,整个行业创新能力不足。
全国有8000多家种子企业,其中最多只有100家具有研发能力,绝大部分都是销售公司。
而种业的行业集中度也很低,鹰国前3家种子公司占了70%的市场,华夏前10家种子公司市场规模占比不到30%,企业规模小,也就无法保证研发投入。
这一年多以来,汪德率领先正达开展了一系列的行动。
研发端,打造了一个玉米,大豆,水稻等农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