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央视开年大戏(1 / 2)

在外面浪了二十天再回到燕京,九月初,燕京的酷暑已经过去大半。林为民感到空气中的一丝凉爽,此时刚好是傍晚,跟之江仍显闷热的天气比起来,燕京的傍晚简直不要太舒服。

下了火车没有直接回家,林为民先是找了个澡堂子,洗去了一身的疲惫和汗水才回到什刹海。

“壮壮,开门啊!”

林为民敲了半天门才想起来,这个时候韩壮壮应该随《霸王别姬》剧组在沪上演出才对。

他拿钥匙打开院门,韩壮壮也走了好长时间,家里面的家具都落了些灰。

林为民没空去清理这些东西,这一个星期他可累坏了,得好好歇一歇。

放下行李,脱了衣服躺在床上没几分钟,林为民便沉沉睡去了。

第二天一早,林为民精神抖擞的骑着摩托车来到国文社上班。

“呦,为民回来了?”

“好长时间不见啊,为民!”

一路跟大家打着招呼,林为民来到后楼二楼,找到蒙伟宰办公室。

“领导,我来销假了!”

蒙伟宰这会儿也刚进办公室,正在沏茶,“嗯,知道了,作者们都见到了?”

“那是肯定的,咱什么时候耽误过工作。”

林为民不用让,自然的做到了沙发上,顺便给自己沏了杯茶。

蒙伟宰瞪了他一眼,问道:“有什么收获没有?”

林为民拍了拍随身带的黑色公文包,“三份稿子,两篇中篇、一篇短篇,质量没得说,还有两篇马上就会寄到咱们编辑部。”

“你说没得说就没得说?是不是答应人家肯定会发了?”

林为民嘿嘿笑了两声,蒙伟宰道:“下次可不能把话说的这么死了。”

“知道了。领导,质量确实不错。”林为民替自己辩解了一句。

蒙伟宰道:“对你的眼光我自然信任,但万事没有确定就不要轻易向人家作出承诺。”

林为民自然能听出蒙伟宰话语中的好意和指点,“明白了。”

“大家对于我们编辑部或者刊物的工作,有设么意见或者建议吗?”

林为民听到这话立刻来了精神,“还真有!”

蒙伟宰顿时来了兴趣,他提着茶杯来到沙发处,坐在林为民旁边,“详细说来听听。”

“领导,我在之江和大家交流,听到最多的名词就是——笔会。”

“笔会?”

“没错。这两天各地的刊物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每天几乎都有新的刊物诞生,而且这其中很多绝大部分还都是纯文学刊物。

这帮刊物为了笼络各地的作者资源,真是花招百出。

最常见的招式就算是笔会了。依托刊物的人脉、当地文协、文化部门等各种手段,各种名头的笔会层出不穷。”

蒙伟宰听到这里微微颔首,“这个我倒是有些了解,现在大家都流行搞这个嘛!”

“领导,您应该明白,全国范围内的作者资源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

林为民说到这里,蒙伟宰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我们之前也搞过笔会。”

“不一样了。领导,以前的笔会多单纯啊,我们邀请的也多是给我们刊物供稿或者有潜力的作者朋友。

现在的笔会要多了几分功利性,作者就那么多,他们的作品也就那么多,光靠发掘新人,不确定性太高了。”

林为民从包里掏出一本杂志,是八月份的《沪上文学》。

“您看,这个‘关于现代派的通信’的专栏,刊登的是马骥才、黎陀、刘心武之间对于高行健的《现代技巧初探》这本书的评价意见,目前是造成了一定的反响的。

至少我在之江的时候,他们在《沪上文学》上的这种探讨是引发了当地文坛关于‘现代派’问题的争鸣的。”

“我给您看这东西并不是说这东西为什么没在我们刊物发表,毕竟我们《当代》没有这种专栏。

我想说的是,随着生活水平和通讯手段的发达,我们这代作者的交流将会比以前更加频繁,以后这种争鸣将会越来越普遍。

这种争鸣所带来的东西,就是我在当初坚持给作者朋友们返还手稿时提到的影响力。”

蒙伟宰彻底明白了林为民的意思,他思忖着说道:“你的意思是,我们也应该寻求扩大《当代》在文坛的影响力,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举办笔会等办法。”

林为民拍手,“没错。大争之世,列国伐交频频,强则强,弱则亡……”

“去!”林为民刚想中二几句,就被蒙伟宰给打断。

他静心想了一下,脑海里闪过了几个念头。

提升一个刊物的影响力方法有很多,比如发表作品的影响力,这属于硬实力,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在。

再比如搞评奖,可如今《当代》头顶上有国文社这个婆婆,跟文协一起垄断了全国优秀中短篇的评奖,《当代》如果再另起炉灶未免有浪费资源之嫌。

再有就是如林为民举例的举办笔会,这个倒是可以搞,只不过现在大家都搞的轰轰烈烈的,《当代》想要独树一帜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蒙伟宰想了半天,最终把目光放到了林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