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和袁路哲皆是一愣。
“就这个。”
乌小蛮取出蛊罐,掀开盖子,地蛊依旧稳稳骑在盘腹虫的身上。
接着,余闲把来龙去脉讲述了一遍。
二叔一眯眼,沉声道:“这盘腹虫,想必就是这人为机关人准备的蛊虫!”
“用盘腹虫植入机关人,会有什么效果?”余闲追问道。
“盘腹虫只要能成功炼制成蛊虫,用在机关人上,效果自然是上乘。”袁路哲讲解道:“据说,当年大盘先生在复活亡妻之后,继续制造机关人,使用的多是盘腹虫而成的蛊虫。”
“盘腹虫炼成蛊虫后,便是鬼蛊。”乌小蛮突然道。
“不错,盘腹虫的食欲很大,再成为鬼蛊后,食欲大不如前,最酷爱的食物,便是亡灵。”袁路哲附和道:“因此,鬼蛊植入机关人内部后,若是吞噬足够多的亡灵,甚至会开启心智,使得机关人近乎跟活人无异!”
余闲将这些线索交汇在一起,陷入沉思。
又是鬼蛊,又是机关人,这个鸿王到底想搞什么大事。
反正不是好事!
这时,乌小蛮又来了一句:“对了,鬼蛊还有一个特性,那便是下蛊诅咒的最佳选择。”
余闲的神情一凛,又稍稍思忖了一会,道:“二叔,这位小蛮姑娘麻烦你带回侯府,我去一趟宫城。”
鲁迅有云:先打小报告为强!
……
勤政殿。
皇帝埋头批阅奏折,长舒了一口气后,捂住了脑门。
进入秋季后,天灾人祸的加剧,他每日都要面对各式各样的噩耗,实在脑壳疼!
这还是经过内阁筛选出的精简版,详细的灾难数据若是呈递上来,皇帝怕是要直接掀桌子了。
“陛下。”
太监将一碗温热的参汤端了上来。
皇帝接过碗,一抬头,却发现如海和尚正伫立在帷幔之外的角落里。
“来了怎么不通传?”皇帝皱眉看向了太监。
“陛下恕罪。”太监惶恐下跪。
“莫要责备公公,是老衲听闻陛下正为国事烦忧,不敢叨扰,就说先等陛下处理完毕。”如海和尚解释道。
皇帝灌了一口参汤,疲乏的心神稍稍得到缓解,然后一挥手,屏退了所有人。
“不知陛下何事召见老衲?”如海和尚走到了帷幔之内。
“你先坐。”皇帝指了指小凳子,随口道:“今日你去了北斗司,情况如何?”
“人才济济,都是社稷未来的栋梁之材。”如海和尚微笑道。
“再好的栋梁也需要好好凋琢,才能派上用途。”皇帝叹息道:“不过,这些栋梁,朕是用不上了,留给太子和太孙他们吧。我知道你不喜欢过问朝堂之事,但现在老一辈的那些人都撑不起来了,本来朕指望裴无常好好带一带新人,却不想……唉。”
“陛下放心,只要社稷需要,老衲绝不会袖手旁观。”如海郑重道,仿佛在说自己就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填哪里。
皇帝轻轻一笑:“圣人云,佛教盛世出乱世隐,道教乱世出盛世隐。最近多事之秋,连无极山的道士们都有了下山的迹象,朕还担心你会缩进佛门里隐世修行呢。”
“陛下,你也着相了。当年思廉真人一席话,让天下多少人误读,以为佛门皆是贪生怕死之徒。”如海和尚苦笑道。
当年思廉真人醉酒后曾打趣“乱世道士下山,盛世佛门敛财”,传到了江湖朝堂之上,很多人都解读为,佛门只敢在盛世装比,乱世一来就遁苟了。
但其实,思廉真人的本意根本没有嘲讽佛门的意思,他所谓的“敛财”,原意是“敛取人间香火”,而只有盛世的香火才最为鼎盛……虽然仍有人觉得这是思廉真人为酒后失言找补。
“道夫子还曾有云,小隐在山林之中,大隐在市朝之中,天下大定后,老衲本想寻个山林小庙,小隐即可。但承蒙陛下青睐,命老衲主持报国寺,老衲不敢负圣恩,近二十年来兢兢业业,不敢懈怠。”如海感叹道:“如今,老衲又蒙佛主点拨,修行有所小成,又正值社稷迎来风雨季节,老衲愿意大隐于朝堂中,替陛下分忧解难。”
皇帝微微颔首,忽然道:“你入了元神境之后,观太子时,有观测出什么吗?”
如海和尚一向古井不波的脸庞,突然紧绷了一下,连忙道:“万万不敢窥探太子的天颜。”
“你我之间,就不必惺惺作态了。”皇帝低声道:“可还记得,当年你我联手谋杀玉蒲和尚,失败后,玉蒲和尚逃脱时曾对朕下了言灵偈,诅咒朕晚年将会众叛亲离、祸及子孙。”
“陛下多虑了,您有天命之气加身,诅咒岂能奏效。”如海劝慰道。
“但那时朕还没有天命之气加身。”皇帝的威严面容显露出些许的不安:“而且,那时太子也尚未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