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截然不同
在后世人眼中, 这场英伦对决绝对是整个九十年代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参与对决的两支乐队自然免不了随之水涨船高, 摇身一变,成了当时流行乐坛的重要代表。而这场对决事件,也成为了流行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一桩历史事件(考试必考)。
但对于明白其中猫腻的音乐人来说,那只是一场无聊的营销和炒作。
可人们不得不承认, 这场无聊的营销炒作, 确实成功引爆了整个乐坛。
同时代的音乐人可能还没搞明白怎么回事, 就开始被强迫站队, 还不停地被媒体反复问:“你觉得谁会赢?为什么?你觉得谁的实力更强?你站那边?”
这都什么和什么啊?
那些音乐人们一头雾水。
可在这段时间, 行星乐队和跳舞雕塑乐队的大势已成,根本没人能抵挡。
其他的乐队就这么倒霉地全都沦为了行星乐队和跳舞雕塑乐队斗争中的陪衬。
如顽童乐队的主唱阿布利特就对这种局面非常愤怒。
也许,这其中有自己不能出风头的羡慕嫉妒恨吧。
总之,他后来对着媒体的愤怒发言, 有一定程度可能确实反映出一部分和行星乐队、跳舞雕塑乐队同时代音乐人的真实心声:“我压根他妈的就不关心他们谁输谁赢,这两支破乐队怎么就成了争夺英伦音乐王位的最后两个候选人了?当我们全都死了吗?还他妈站队?有病吧!我站我自己!我才是王!”
但不管这些桀骜的音乐人心中是有多么的不忿, 对这个糟糕局面是有多么的不满,或者, 聪明一点儿的,可能还会对两支深陷泥沼之中的乐队有那么一点点儿的同情。
在幕后资本之手的运作下, 两个乐队持续被关注着,并且, 渐渐地成了公众瞩目的焦点, 全国上下所有人都在盼着他们快点儿拼出个你死我活。
这简直像是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 整个国家都陷入到一种极为荒谬可笑的狂欢中……
如果不是真正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 是很难想象那个场景的,可能也没办法去想象,到底什么样子的傻子们会在一夜之间丧失理智,只为了两支乐队无聊的销量之争而热血沸腾呢?
那段时间,所有的八卦杂志和报刊全都投入到这场对决的报道中。
连各大博/彩公司都凑热闹地开出了盘口,以供人们对最终结局进行押注:[你们觉得那支乐队会赢?那支乐队会输?把钱押在哪个乐队身上才能大赚一笔?来吧,试试看!挑个自己看好的乐队,努力搏一搏!暴富的机会就在你们眼前了!来来来,暴富的机会就在你们眼前了!]
所有人都开始谈论起这两支乐队。
哪怕他们不是什么音乐爱好者,也从来不听摇滚。
可他们就是热烈地讨论着两支乐队的输赢成败,大街小巷全都在放两支乐队的歌曲,让人们瞬间有一种重回英国摇滚音乐黄金时代的错觉。
但错觉始终只是错觉。
音乐市场的这场狂欢注定了只是一场虚假的繁荣,或者说,回光返照。
这里暂且不提。
但在这样的局势下,在行星乐队订下发行新单曲的日期后,跳舞雕塑乐队也把发行新单曲的时间订在了同一天。
双方决一死战的火/药味非常浓烈。
唱片行业针对此事做出的种种设置也很是恶意。
那天,当售卖唱片的音像店大门一打开,人们冲进音像店,一眼就能看到摆在门口的两个货架。
在左边的货架上,是行星乐队的单曲唱片、海报和周边;而与之并排,放在右边的货架,就是跳舞雕塑乐队的单曲唱片、海报和周边。
两张唱片和两张印着乐队成员的超大幅海报,显眼地并排摆放在所有人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仿佛是一场无声的大决战。
只要在两个货架旁边站那么一会儿,就能清楚地看到,冲进来的顾客到底会拿走哪个乐队的单曲唱片,而货架上所剩的唱片数量,更是鲜明又直接地展示着,那支乐队更受欢迎。
对于歌迷们来说,如果不想自己心爱的乐队落后,更是要竭尽所能地去买、去支持。
那简直是一场销售狂潮,整个音乐行业都为之沸腾。
当时的电视节目都忍不住报道说:“在披头士乐队和滚石乐队之后,音乐界还从未见过如此盛况。”
但事实上,这纯属是胡说八道,外加火上浇油。
披头士乐队和滚石乐队当年根本就没闹成这个样子。
单曲发行的冲突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当年的披头士乐队和滚石乐队就是这么做的。他们双方的成员们都是非常精明的,私下里时常进行电话沟通:[这次你们先发行单曲,我们两周后再发行]。这样一来,只要彼此错开一定的时间,就可以轮流当榜首,获得双赢。
可如今,行星乐队和跳舞雕塑乐队却非要进行一场正面对决,仿佛彼此间真有什么深仇大恨一般。
人们因此渐渐默认了他们是死对头,是仇敌,却没人知道……
他们本来是能在一起喝酒、聊天、互相写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