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庞大的工程(1 / 2)

Transforr的源码足有三千多行。

赵青峰不可能全都记住,但作为行业顶尖,想要复现出来,也不是难题,两天时间足矣。

眼见赵青峰噼里啪啦地敲着键盘,李平彻底懵逼了。

这是在装大瓣蒜吗?写的都是什么呀!这是李平从没见过的代码应用模式。但也能理解,毕竟Transforr光是架构就分为十几层,模块更加繁杂,这可是哈佛大学NPL团队历经六年才研发出来的成果,李平自然看不懂一点儿。

“有意思...”

赵青峰心无旁骛,一边敲打键盘,一边回想往事。

前世偶尔去哈佛大学讲座的回忆历历在目。

当初要不是自己给NPL团队许多点拨的话,或许再给他们六年时间,也研发不出来Transforr。

他忙碌的同时,华清和京大的团队更加忙碌。

不同于吉大,他们都是4-5个人参赛。

人多嘴杂,又是创新,所以很容易在研发方向上出现激烈的争辩。

“我觉得还是从助农领域下手,就搞一个助农平台吧?”

“不够新颖,我觉得不如在之前教授教给我们的基础上,把IPV6核心路由器的技术进行下一步的突破,虽然不是成品,但也足够震撼。”

“这个不错,IPV6路由器能打破国外封锁,保障网络安全。”

“那就它了,抓点紧吧,加油,我们京大势必要夺取第一名!”

不愧是名校,组织起来也很迅速。

再看华清。

经过争吵之后,他们决定同样研发之前教授团体带队组建过的‘可视化媒体智能处理’。

目的是针对三位数字几何,进行高效的处理,这也是目前计算机图形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倘若能够顺利研发出来,则可以应用到各种可视化项目当中,比如大规模街景系统,对标国外的谷歌地球,对我国的技术发展,也是一项重大突破。

其他的大学同样紧张谋划着。

沪大、杭大等等,都在经过短暂讨论之后,立刻进行题目构建。

毕竟大赛说的好,由于多种原因,大家不可能在短短两天内将创新的项目彻底完工。

但。

这次比赛考研的就是创新力与可行性。

比赛结果会通过综合评分来判断,只要足够创新,足够可行,那就可以获得马教授和863计划的青睐。

时光飞逝。

转眼之间,夕阳西斜。

裁判组宣布大家暂时停止比赛,第二天继续。

同学们纷纷走出大礼堂,有的胜券在握,因为已经有了目标。有的则垂头丧气,一天的时间什么都没讨论出来,还是在走老路,如果明天再没有可行的创新计划,估计这次比赛就进不了前十了。

“吉大的同学,等等。”

刚出礼堂,华清的两个学长从后面追了上来。

李平很露怯,因为呆了一天,插手插嘴都插不上。

听人家笑着打听自家的项目,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反而是赵青峰站定身形,与华清学子侃侃而谈,聊着聊着,很快便反客为主,聊起了当今‘时尚’的计算机议题。

“你也懂IPV6?”

华清学子觉得吉大学生不应该了解得这么深。

毕竟从目前国际情况来说,IPV6的技术都掌握在欧美手中。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赵青峰的凌峰科技已经开始逐渐升级IP网络,李志和蔡树文的发展方向就包括IP网络,这也是凌峰科技下一代胡亮网发展的重要基础试验项目。

“略懂一二。”

赵青峰随便和他们聊了聊‘数字签名’、‘防火墙’、‘报文’等等专业性的名词。

华清学子越听越迷糊,直至赵青峰走出好远之后,其中一个带队的才说,“这吉大的学生在哪儿自学的,竟然分析得头头是道?妈呀,不会是刚才咱们讨论得太大声,被他听到了关键词吧!明天注意点,别再乱说了。万一要是都被他们抄走了,咱们夺冠的可能性可就要比京大低了。记住,无论如何这次也要夺冠,咱们绝对不能给京大留一点儿机会。”

显然。

华清心中的对手只有京大,其他学校都是泛泛之辈。

刚说完,华清的几个老师走了出来,问询情况。

学子们没提赵青峰,只是基于项目的创新发展又聊了聊。

老师们也有点儿发懵,只能给出大概方向。

前世的''华夏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GI核心网''技术,是华清经过三年的时间才突破瓶颈研发出来的,而那已经是2006年了。

与此同时。

马伟教授也与众多老师回到了会议室。

通过一天的观察,他发现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但对‘创新’能否获得实际收益,还是抱有怀疑态度。

“马教授,这次为什么要改变题目,您可以和我们说实话吗?”

“考试前一周才通知,我们都懵了...”

“是不是有什么内部消息,还是...”

“透露一点就可以,我们也都想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