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9 章(1 / 3)

这天上午, 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听到皇上的话,先是震惊,然后一起笑起来。

皇上的性子, 有这个想法不奇怪。婆媳两个各自想起自己的娘家,陷入回忆中。

皇上认为理所应当, 宫人送过来画具, 开始聚精会神地画画儿。

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逗着孩子, 聊着蒙古的事儿;四阿哥和大格格处在祖母, 阿玛、额涅的中间,终于有机会光明正大地听“正事儿”。

越听越是眼神儿迷茫无助, 白胖的小脸上似乎有种可怜巴巴的感觉。

一花一世界。

这到底是是何方世界嗷!

半岁大的四阿哥和大格格就算有胆子问, 也问不出来。

他们作为皇家的嫡出子嗣,亲人宠爱, 阿玛、额涅恩爱宫里没有妃嫔, 有三个亲哥哥, 人品、才能显而易见的都让一家人满意。

就和阿玛说的一样,他们会是大清国最幸福的小皇子, 最高贵的小公主。

一辈子做个幸福的小皇子, 如果三位哥哥容得下,做个巴图鲁远离朝堂,四阿哥的想法。

一辈子做个高贵的小公主, 如果四位哥哥容得下,做个和额涅一样领兵打仗的将军远离朝堂和“女子生活”,大格格如是想到。

三位哥哥……。

四位哥哥……

亲阿玛……

父子六个因着各自奇特的经历, 各有各的想法计划。皇上可以猜到四阿哥和大格格的与众不同,却是不会猜到他们会有这般“不安”想法?

未来的事儿……现在想太早幺。

春花烂漫,春水荡漾,春风和煦,宫后苑里三代人其乐融融。

皇上开开心心地画完两幅小画儿,还主动陪着亲娘、媳妇儿,带着小么儿小闺女,去畅音阁听一回新出的戏剧《折门女将》。

将府中堂悬灯结彩,红烛高烧,一个大红的寿字挂在正堂中央,亲朋好友纷纷登场。

边关来报,家失家主,国失国柱,正堂挂满孝幡,正中的大红寿字被换成了大黑的奠字。

“说甚无有良将选,说甚求帅难上难。只要朝中一声唤,这挂帅——”

“我折太君一力承担!”

…………

新出的大戏唱腔,女子扮演的旦角,服饰华丽,扮相俊美,嗓音脆、亮、甜、润、宽圆俱备,长音极稳,醇厚流丽、纯净饱满。

太后娘娘因着老太君这段儿请命出征,心有所感,眼眶湿润;一向听不懂咿咿呀呀戏曲的皇后娘娘也因着其中的雍容气度、铿锵风骨,很是欣赏。

四阿哥和大格格被祖母和额涅抱在怀里,眼巴巴地盯着戏台上的表演,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亲人顾虑着小宝宝们的耳朵还没发育好,一家人坐的位置距离舞台挺远,皇后娘娘不放心还给小宝宝们的耳朵里塞了棉花,他们只能听到隐隐约约的声音,全靠看和猜测。

白袍银铠,左手白马,右手梅花枪,年迈的老寿星脱去朝服换戎装。

“乘月光瞭敌营山高势险,百岁人哪顾得,征鞍万里,冷夜西风,白发凝霜……”

两位小宝宝瞧着舞台嘴巴大张,眼睛瞪得溜儿圆,无力思考。

一位位女将,女子扮演的女将军。

这个世界,女将很多吗?

皇上看一眼小么儿、小闺女不敢置信的小模样,眼里光芒一划而过。

“大戏”本是曾经历史上京剧唱腔的前身--起源于乾隆后期四大徽班,是皇上万分熟悉,还能有模有样地哼唱几句的京剧唱腔。

可它不会成为皇上熟知的京剧。

农业社会里的生活很慢,贵族富人的生活更慢,慢下来的人,人人都有时间去哼哼唱唱地听着京剧的长调儿。

但现在的大清国不是。

同样的姿态唱腔大方自然,同样的字字唱真,收清放足,内心深处的声音与声腔、表演的美高度融合,可它在这个大清国会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

大清国的改变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开始,生活充满希望,要做的事儿,想做的事儿太多,节奏步伐都不知不觉地加快,大清国人喜欢的戏曲自然也是带着一股快节奏。

伴随着山惊鼓动,战事开始,一名女将黑铠金边,左手乌骓,右手滚龙枪,后背四面黑金靠旗,在敌兵的包围中左手乌骓马舞得脱兔一般,右手点钢枪亦如黑蟒出洞……

亲娘、媳妇儿、小么儿小闺女都睁大眼睛,面色紧张,皇上也收敛情绪,专心听这个大清国的“大戏”。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个大清国和记忆中的“大清国”,已经不一样。

三月十五,皇上的二十七岁生辰过后,咳咳,刚刚满二十五岁。

皇上决定把乾清宫乾南庑的几间房子翻修一下,将来给小么儿、小闺女以及他们的伴读们读书用,方便的话把他们三个哥哥也挪过来。

乾清宫的周围,东西庑,是为皇帝存储冠、袍、带、履的端凝殿,放置图书翰墨的懋勤殿,专供皇上读书的小书房……剩下的空地方都按照皇上的吩咐种花养草。

南庑放置杂物的几间房子若是也用起来,乾清宫的房屋基本上都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