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右这地方吧,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也正因为这原因,所以导致这边的民风稍微有点彪悍,山贼、马匪、流寇不断出没,但却始终没法压垮这边汉子的脊梁!
他们信奉的是天塌下来当被盖,与其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的双手去搏一把。
所以,官府在当地其实是没有什么威信的,因为这边的人总觉着官府屁用不顶,除了会拉人服徭役收税以外,似乎也干不好什么其他事情了。
与其相信官府那帮子白面书生,还不如相信地方上的那几个大族,毕竟乡里乡亲的,大家祖祖辈辈都认识总不担心人忽然就换了。
至于官府,以前是大隋的杨家,如今是大唐的李家,谁知道什么时候就又换了?而且这里离边境可没多远,时不时的还有突厥死狗过来打秋风呢,要防备的太多了。
但是,不知不觉当中,从去年开始似乎官府在当地人眼中有点不一样了。
尤其是今年,首先给家家户户送上了鸡鸭幼崽,然后明确说了这东西就是秦王殿下给你们的,你们好好养,不仅仅产的蛋能卖钱,而且将来这些鸡鸭长大以后还能卖一笔钱。
同时官府来的人虽然态度不好,但还是瓮声瓮气的告诉他们了,秦王殿下说了,今年不仅仅有旱灾还有蝗灾,所以你们这些泥腿子现在就赶紧屯点粮食,然后没事儿的,就把鸡鸭放到地里去吃点虫卵什么的,到时候就能好受点。
对于这种小地方的人来说,皇帝、王爷什么的,那就是一个虚无缥缈、高高在上如同神佛一般只知其名不知其人的代号而已。
虽然民间关于张诺这位秦王殿下的故事已经传得跟神佛没什么区别了,但落到自己这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上,他们还是更愿意相信自家村里的长者或者跟着地方豪族的脚步走。
也不知道这边的豪族是要跟张诺对着干还是怎么了,明明朝堂那边都已经说明了,可这边却嗤之以鼻,认为这时候的粮食正是青黄不接,粮价最高的时候,这时候屯粮,怕是自己要做粮食买卖坑钱哦,不买,反正现在有粮食吃,饿不死。
好嘛,这个态度一出来,当地的百姓顿时就觉着,恐怕这就是真相了,如今家里还有点口粮,勉强还能度日,这要是把家里压箱底的一点钱都拿出来买粮食了,恐怕今年一年就白干了。
于是,所有人撇着嘴把鸡鸭收下了,但绝大多数人却都把屯粮这个事给丢到了一边,反而乐呵呵的看着村里偶有的几个真胆子小屯了粮食的人家,就等着看笑话呢。
可等着等着就发现不对了,今年的雨水似乎真有点少啊,这时候已经有人稍稍有点坐不住了,期期艾艾的冲到当地的大户家里打听去了。
可等来的答复还是该怎么样怎么样。
可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所有人都坐不住了,这尼玛显然就是最最典型的旱灾啊,今年的收成完全不用指望了。
但是这些家里已经断顿了的,他们这会儿就真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原本还欢迎大家上门喝碗水的大户家里,此时也是大门紧闭了,就怕其他人过去借粮。
毕竟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嘛,这要是口子一开,谁知道大家伙会不会蜂拥而至,到时候恐怕还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事情来呢。
而随着旱情越来越严重,好多人也是在家里直抽自己大嘴巴子呢,之前官府的人就说了,秦王殿下早就料到今年有大旱了,让早做准备,偏偏自己傻了吧唧的不相信,这下好了,有钱都买不到粮食了。
但人嘛,好死不如赖活着,自己贱命一条可家里婆娘娃娃可不能就这么饿死了啊。
没有其他办法了,那就逃荒吧。
这也是一种早就流传了好些年的没有办法的办法了,那就是要饭,一家人一起上路,一路要过去,反正每个地方都有些大户会在灾荒年节出来弄个粥铺什么的施粥的,一路要饭过去的话,说不定就能撑下来呢。
整个陇右在今年夏天都显得死气沉沉的,除了那越发烦人的蝉鸣以外,每个人都是灰头土脸的。
但就在这个时候,官府的人上门了,说出来的话简直让人没法相信却又不得不相信。
还是以前那副瓮声瓮气没什么好话的态度,甚至比以前还恶劣了一些,大有一副你们爱信不信老子说完就走的态度。
“你们这帮贱皮子给老子听好了,陛下已经安排人从长安、洛阳那边安排粮食过来了,秦王殿下都跟着捐了银钱,就是不想你们这帮子贱皮子饿死!”
“但是这粮食银钱也不是白拿的,都给老子去干活,家里的老人孩子也有一份口粮,但是你们自己的口粮,你们带着自家婆娘去挣去,反正秦王殿下定的规矩就是干得多拿得多!”
“只要你们这帮贱皮子好好干活,不但今年的灾年能挺过去,说不定你们还能挣上一笔过年的钱!都特么听清楚没有!”
所有人都静静地看着这位衙门里出来的捕快,但却一言不发!
不是不相信,而是不敢相信啊,这灾荒年月可不仅仅是他们一个地方受灾啊,这到处受灾的时候,怎么还能拿出粮食、银钱出来呢?
而且那秦王殿下,居然还捐了银钱出来,那他老人家是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