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诺对于马周的想法,其实是支持并且理解的,有些事情说太多了敏感,可实际上后世的时候不也是有这类现象嘛。
当你咬紧牙关、拼尽全力朝着终点奋勇向前的时候,有些人却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站在了你的终点。
毕竟,那只是人家的起点而已。
没什么好抱怨的,毕竟人家能有那么高的起点,也是家里长辈付出了代价奋斗出来的,惠及子孙而已,能说什么?
马周如今的话,自身的才华不用说,就从他能把秦王府上上下下给打理得井井有条这一点,就能看出他是真的在这方面有天赋。
或许跟那些世家子弟相比,最开始的时候经验并不是很充足,见识也有点不够,可是马周强就强在有学习的决心和良好的学习天赋。
跟马周同一批进来的,好些人到现在还没弄清楚蓝田城那边非自己部门是怎么运作的呢,可马周已经在管理整个蓝田城以及高丽这边越来越大的国土了。
这就是肉眼可见,别人却羡慕不来的天赋啊,况且比你有天赋的人还比你努力,你能怎么办?
所以,马周的崛起,有偶然的成分,但或许当中也有一种必然吧。
但是,如果说历史上的马周如何如何的话,那跟张诺没啥关系,那就是个历史人物而已,可如今的马周如果真走向朝堂的话,那可就是他身边放出去的真正第一个“嫡系”了!
这要是到时候丢了面子啥的,他脸上也不好看啊。
一秒记住m.luoqiuww.
所以,要不要给丫来个特训啥的,比方说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之类的模式,貌似对马周来说应该也有点用啊。
当然了,说什么做卷子之类的开玩笑,但是目前来说,马周的选择既然是铁路专业方向的话,那么就不能像现在这样简单了解了,得真的好好学才行。
毕竟,别人不清楚,张诺可是清楚的知道,光设计一个多站点的列车运行时间表,就能把好些个逻辑思维和数学不够好的人给逼成神经病。
更别说,作为统管部门,不管是铁路修建也好还是火车的制造、采购、维护也好,那特么都涉及到数量极其庞大的数学运算工作,实话实说,没学过的人根本无法想象一个超大型的基建项目里面光前期就有多么庞大的计算任务。
这些自然不是马周一个人的任务,但他总要知道和大概了解吧,不然的话连检查和复核都做到,那说个屁的管理啊。
那么,马周既然自己认准了这条路,同时张诺也觉着这条路非常适合马周走,那作为老东家,肯定得好好的让马周同学知道,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身体力行起来是个什么感觉。
张诺没在建设现场继续停留了,看了看也就够了,暂时没有什么大问题的话,在继续看下去也就那样了。
他总不能啥也不干天天在工地上当监工吧。
还是尽快把马周培训出来,然后让马周捎带手的培训下中低层管理人员比较好,这样就能先一步在这边构建好铁路系统的班子了,到时候他回国的时候正好全部打包带回去。
转身离开的张诺也不是没事干的,还有个大工程在等着他呢。
而且这工程貌似也是需要他亲自指导的,那就是平壤附近的海港及造船工程。
从历史上看,这边是没有什么大型港口的,主要原因还是水文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方面都不适合。
但是,如果不是后世那种万吨级的大船的话,其实单单中小型海船,很多地其实都能修建港口停靠的。
毕竟这些中小型船只的吃水深度是远不及那些远洋货轮的,但是如何建造好一艘海船,那里面的学问就多了去了。
不说别的,就目前而言,在没有出现焊接工艺的情况下,木制船舶是唯一的选择,那么光如何准备造船的原材料,里面都有一大堆学问。
况且,他要造的目前来说不是什么远洋货轮,就是能够从高丽这边运送物资回关内的货船而已。
两边的距离其实并不远,甚至如果从直线距离来看的话,他选择的港口地点距离平壤城只有五十公里,距离威海港只有三百公里,这里面学问就大了啊。
三百公里的距离,如果按照张诺搜集的资料来算的话,考虑到顺风、逆风等条件,巡航速度达到7-8公里每小时左右是没问题的。
也就是说,原本要走上大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路程,如果走海运的话,只要两天时间就能到达关内。
这节省的可不止一点点时间了。
要知道,这个年代运送物资,尤其是长途运输的话,除了时间成本和路上遇到山崩地陷之类的自然灾害的危机以外,最大的消耗就是一路上人吃马嚼的成本。
可换成海路就不一样了啊,仅仅两天时间而已,运输量怎么着也有个几十吨,这比一只中小型商队运送的东西都多了。
两者一对比就能轻易的知道,为什么哪怕到了后世,各种科技迅速发展可海运仍旧是整个世界上最具有性价比的长途运输方式。
如今张诺就是要依托目前仍在修建的这个港口,实现陆运、海运的转接,从而把高丽这边大量的物资输送到关内,同时从关内输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