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日报,整个江省的单位都订有这份报纸,所有人打开报纸都看见了苏葵。
有认识她的当场就叫出声来,比如李大爷,比如张厂长,比如班上的同学。
苏葵!他们班长上报纸了!
连带着他们贺县高中也在报纸上被提到,他们上省城的报纸了!市长都夸奖他们!
同学们激动得面红耳赤,就是还有人不知道的,他们也纷纷奔走相告,回家又跟人到处吹嘘,直把苏葵吹得天上有地下无。
好多家长也看到了报纸,单位里一说更是大家都知道了,他们县城高三班的那个班长苏葵上了省城的报纸,连市领导都和她握手!
这下苏葵是彻底在县城里出名了,就是走在路上,都好像有人能认出她来,带着羡慕敬畏的眼光看着她。
对此,刘建表示,那是你们还不知道,她在另一个地方更出名。
那天他问了苏葵,那篇是不是她写的,苏葵承认后,刘建居然都不惊讶了,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
刘建就跟他爸一起关注起这篇来,当时他也没想到,这篇会引起一场大震动。
那天苏葵答复了《六月》后,下一期,《六月》用整整两个版面,将苏葵剩下的稿子一并刊登。
不到几天时间,引起了巨大的风暴。
《小草青青》的剧情进行到李小草考上了医学院,在大学里,她继续努力学习,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医院工作,并且结识了自己的革命伴侣……
到这里,已经进行到尾声。
放到现在来看,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逆袭翻身的故事,只不过融入了当下的背景,又把努力奋斗,不屈服命运的思想融入其中。
可就是这样一篇,却引起了文学界广泛的关注。
五月,《文评报》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
——对《小草青青》创作思想的质疑
发文声称,《小草青青》这篇虽说是描写当下一个女性的苦难和成长,却没有将这种苦难深刻地剖析出来,反而以不合情理的方式让女主人公一路翻身,次次取得成功,使人物塑造缺乏内在的成长性。它创作出来是为了娱乐,和传统通俗并无两样,不具有深刻的价值。
这篇文章苏葵看到了,其实她认为《文评报》有些地方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她写这篇的时候并没有像让它往“深刻的文学性”那里靠。
只是他们对娱乐的,通俗的的批判,苏葵不能认同。
然而这事竟然只是个开始。
苏葵还没来得及说什么,两天后,《新月报》也刊登了一篇文章,称《小草青青》在当下的文化背景下,考虑到了广大民众的精神需求,和传统写作手法相结合,创造出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作品,是一次崭新的尝试。
文章写得很好,但作者却没有署名。
《文评报》立刻有了反应,连发两篇评论,从人物塑造,故事情节等方面力证她创作手法的拙劣,说她是把通俗和当代文学强硬结合,作品只能四不像。
陆子光等人坐不住了,在《文学周刊》上同样刊登了一篇文章。
文章只有一个中心思想——“人民喜欢的,就是有价值的。”
《文评报》当然不会不回,继续发文。
《华都日报》、《文艺作品报》也纷纷下场,在上面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时间,文学界震动。
这场争论甚至持续了半个多月,文学界几大报刊几乎是神仙打架,本来是一篇普通的,就这样在他们的争论中,彻底扬名了。
事情甚至惊动了《华国日报》,几天后,《华国日报》文艺版将这场争论刊登在版面上。
——《小草青青》之争,通俗性?文学性?
“你看了最近的争论吗?”
趁着这会儿他两的同桌都不在,刘建小声地问苏葵。
因为苏葵的关系,他一直特别关注那篇的发展,谁知道会被迫围观那场“大战”。那些报纸一个比一个名气大,发文的作者也一个比一个厉害,好几个竟然还是出现在书上的大作家!
而这些他平时见不见不到的厉害人物竟然在为了苏葵的一篇争论!
他这段时间基本被震惊到麻木。
苏葵写的事情大家还不知道,他守着秘密实在太辛苦了。
“我知道。”
“你没事儿吧?”刘建小声问,人家大佬批评她诶。
苏葵笑:“我能有什么事?”
苏葵当然也围观了这场“大战”,陆子光之前给她的信她看了,其实并没有多大想法。而且她忙于复习,只将《文评报》的事情暂时搁置,没想到事情会愈演愈烈,变成整个文学界的大争论。
而她现在不能放着不管了,因为她收到了华国作家协会给她的一封邀请函。事儿吧?”刘建小声问,人家大佬批评她诶。
苏葵笑:“我能有什么事?”
苏葵当然也围观了这场“大战”,陆子光之前给她的信她看了,其实并没有多大想法。而且她忙于复习,只将《文评报》的事情暂时搁置,没想到事情会愈演愈烈,变成整个文学界的大争论。
而她现在不能放着不管了,因为她收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