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给彼此留着颜面,差点把她俩赶出去。
后来俩人就合计着再回来试试,反正当初说的是家里有急事,一个多月,正好急事也办完了,谁知道田掌柜早在那边见过她们。
姜棠先去了锦棠居,然后直接坐马车回家了。
春台驾车,一路上还能说几句闲话,倒也不无聊。
铺子里有两个掌柜,若是事事都用她,请掌柜来是做什么的,她相信田掌柜能把事情办妥当。
临到家的时候,姜棠问道:“你家公子还没信吗,可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春台摇了摇头,“朝中风头紧,小的真的不知。”
按理说该回来了,这都去了半年了,以往半年一回回京述职,多是他家公子来,也不知为何这回这么迟。
不过,眼看就要收复胡族天下太平,想来忙也在常理之中,公子不会一直留在西北的。
姜棠点了点头,把车帘撩开一个小缝看了看外面的景色,雪还在下,路上行人不多,她道:“那你一会儿别急着走,上回给你家公子备东西备的急,家里没什么东西了,后头我又做了些,你带回去慢慢吃。”
顾见山对春台,并非当下人看待。也不能说顾见山眼里没有尊卑,只是为武将,见得多了,很难理所当然地让别人伺候。
姜棠倒是挺欣赏这点的。
春台帮她的也不少,去莞城、如今开铺子买肉买菜……都是走的他的路子,每次顾见山去西北,春台都是留在盛京。
春台笑了笑,不好意思地答应了,“那我就不和姑娘客气了。”
到家之后把东西给春台,姜棠又喂了点金乌金,准备中午简单吃点,等晚上和刘家人一块儿吃。
下午,看天色阴沉策划地就窝在屋里睡了一觉。
家里就她一个人,点金乌金只守着院门,睡梦中听到左邻右舍吵吵闹闹的声音,醒来时天还没黑,她睡了应该还不够一个时辰。外头声音更大,出去一看,才知道是巷子里的小孩儿们在打雪仗。
她睡了一觉,雪已经两指厚了。
只不过依旧是盐粒一样,不好团雪球,漫天雪雾飞扬。
刘大郎没忍住扔了几个,见姜棠在门口看着,不好意思地收手了,“姜姐姐,我娘说雪大,晚上不出摊了,咱们早点吃饭,直接过来就成,千万别带东西了!”
姜棠回过神来,“嗯,那我一会儿收拾收拾就过去,你快玩吧,好久不下一场雪。”
刘大郎过了年十四,虽然跟巷子里的孩子比是成熟稳重,可毕竟年龄摆在这儿,还是贪玩,弯下腰又攒了个雪球,朝着对方扔了过去。
姜棠回屋拿东西,拿了块冻牛肉,又拿了块羊肉。
火锅汤刘大郎就会炒,菜什么的刘家都有,吃火锅吃的是热闹,东西姜棠也有,可一个人吃没意思。
过去之后刘大嫂看着肉直跺脚,朝着院外喊:“大郎!你没告诉你姜姨别拿肉啊!”
姜棠赶紧道:“他说了,我自己乐意拿的,先切这个吧,我一个人好久都吃不完。”
刘大嫂叹了口气道:“唉,你这让我说啥好,回回带东西。这儿不用你帮忙,让大郎给你堆个雪人儿玩。”
刘大郎刚从外头回来,甭管多大赚多少钱,还是打心底里怕他娘。
刘大郎又一溜烟跑出去,“我出去铲雪,院里的不够。”
刘大嫂又包了肉馅儿馄饨,她婆婆去街上了,看烧饼还有没有卖的,姜棠爱吃这个。
其他的豆皮粉条都是自己备的,就是菜少了点,只有白菜萝卜,不过这么多就足够一大家子吃的。
只等刘大婶回来,现在先把汤锅煮上,过会儿就能吃了。
铜锅里面的红汤飘着葱段和姜片,闻着喷香喷香的,好像还有点若有若无的奶味,光闻着就比别的火锅店的香许多。
这也是姜氏火锅店客人多口碑好的原因,味道能像,却没姜氏的好吃。
火锅汤块刘大郎也会做,不过他只管给姜棠做,今年后半年他天南地北地跑,也没去哪儿卖火锅底料的汤块。
热气好像在腾云驾雾,摆着的羊肉片细薄晶透,牛肉打过浆,稍微厚实点,这样有嚼劲,还有打的虾丸鱼丸、豆腐皮冻豆腐……洋洋洒洒摆了一大桌子。
刘家人多,一群人围着坐,姜棠坐在了刘大嫂和她大女儿中间,不过今儿刘二郎不在,他在书院还没回来。
刘二郎今年去了书院,当然不是松山书院,松山书院门槛高,刘家还够不上,去的是一个离家近的小书院。
识字读书,刘二郎知道家里供他一个不容易,所以格外学得格外认真。刘家的大女儿文静些,在家管带小妹妹,虽然赚的银子不能和姜棠比,但一家人住在一块儿,格外温馨。
姜棠跟刘大嫂不必客气,就当自己家一样,等锅开先下肉,烫熟的羊肉片裹上拌了辣椒油的麻酱,辣上加辣,吃上一口,嘴里火辣辣的,没一会儿,手脚都热乎了。
再有别的菜搭配着吃,辣极了就喝口酸梅汤,这冷天,喝一口冰凉的,凉意直接窜到天灵盖。
也太爽快了。
刘大嫂小声让姜棠别喝那么猛,又让她多吃肉,“你呀,成天忙,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