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逃亡别处,但好歹选择留下的人变多了。甚至有人听了消息重新跑回来,想着人离乡贱,能在家乡待着就别乱跑。原主一家却觉得义军不靠谱。老太拍板决定要走人:“我娘家那边在蜀中,太平得很,敌军打不过去,咱们趁着现在敌军没打过来赶紧跑。”这是下定决心要走了,谁也劝不住。家里人习惯了听老太太的话,只好把能带的东西都带上,去投奔蜀中的亲戚。然而走到半路他们就发现福宝和老二夫妻不见了,不知道是走散了还是别的什么缘故。一家人在附近找了半天也没找见人,甚至折回村子里去问了一遍,依然一无所获。没有办法只好继续上路,重新去往蜀地。福宝已经丢了,他们不能再承受更多的损失,现在只能赶紧去安全的蜀中避难。福宝一家去了哪里呢?那天晚上福宝叫醒了爹娘,告诉他们留在家乡能有大富贵,她不想离开。如果是别的小孩子这么说,爹娘当然不会信。可这是福宝,福宝说的话从来没有假。想到女儿的神奇体质,他们一家应该不会有危险,于是咬咬牙决定听从福宝的建议去投奔起义军。临行前本来应该留点记号告诉其他人他们是自己走了的,但福宝她娘想到这些年家里对福宝的压榨,恨得牙痒痒。她不仅没有带着婆家人一起走,还把周围弄得乱糟糟的。伪装成福宝被人掳走的样子,免得这群吸血虫再找过来继续吸血。之后,一家人连夜赶到了山谷,见到了宣太后。“大丫头?!”夫妻两个都懵了,完全没想到大丫头会是起义军的首领。宣太后没空和他们寒暄,让人安排他们去谷里定居下来,就拉着福宝离开了。有难民涌入了他们这片地区,现在是搜罗人才的好时候啊!另外有些村庄的人都跑光了,但他们不少人因为负重有限,家里的粮食并没有全部带走。眼看着那些百姓几年内回不来,甚至一辈子肯定都不会回来,就在逃难的地方定居了。与其把粮食白白放着腐烂浪费,不如他们收集过来充作军粮。这段时间起义军可忙着呢。又要打击山贼又要练兵,还要采矿炼铁。还是那个问题,人手不够。幸好难民来了。难民比百姓更好招揽,只要给他们吃饱饭,他们大多都是愿意参军的。宣太后的军队人数开始以几何倍增长。人太多了也是一个问题,闲着容易生事。所幸在练兵初见成效的时候,敌军打过来了。那还等什么?迎战啊!将领谋臣们齐聚一堂,询问主公:“既然要正式和敌军开战了,总不能还没有一个名号。不知主公是否准备自立为王,封号选哪个字?ap;#34;宣太后道:“现在称王太早了,我们继续假借守护家乡为名行事。朝廷还未崩溃,出头的时机还没到。”众人会意:“本省为秦省,不如就以秦军自称?”宣太后觉得秦听着不错,点点头同意了。不过除了军队的名字,她还得给自己想个对外用的正式姓名。原主就叫芈大丫,太难听了,一点文化都没有。宣太后也不太记得自己穿越前的原名叫什么,但是她翻阅书籍时觉得#34;宣#34;这个字不错,不如就叫“芈宣”吧。数月后,全国各地都听说了秦省出了一支乡民自发组建的义军。由领头人芈宣统领着击败了来犯的叛军不说,还一路势如破竹打了出去。朝廷觉得自己看到了希望。这么一支心向朝廷的军队,肯定能帮助他们平叛的!于是和叛军打起来更起劲了,一扫之前的颓势。然而叛军势力数量多且杂乱,蚁多咬死象,朝廷军队这股子热血根本没有办法支撑他们翻盘。秦军表面声援朝廷,实际上打仗的时候根本不怎么出力。干掉了周围一圈的敌人之后,又龟缩回去继续练兵了。叛军们一看就觉得这支军队没多少野心。听说他们首领还是个女人。哈哈,一个女人?女人能有什么野心?估计是真的只想守卫家乡吧。目光短浅的叛军们根本没把秦军放在心上,目光不短浅的叛军……啊,抱歉,唯一算得上有雄才大略的那个,被福宝和芈宣救了。一方面为了报答救命之恩,一方面也是佩服芈宣的手段和心胸,心甘情愿给她当了手下大将。芈宣看了一圈:“没意思,都是寻常之辈。”众人:……所以主公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意识到,不是外头的敌人太菜,是您自己水平过高?他们跟外头交涉的时候,觉得那群人也没有主公说得那么上不得台面。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也能配得上乱世英雄的评价。不能因为人家瞎不起女人,就觉得他们一无是处啊!人无完人,谁还没有个缺点了呢?芈宣鄙夷:r /t;“他们就算看出了秦军的威胁,我还是觉得他们都不怎么样。”见识过战国大争之世的人,当然瞧不上现在的小打小闹。宣太后所在的时间段,六国还没有拉膀到全是奇行种的地步,各国还是有那么一两个雄主的。天幕外正在看视频的始皇跟着点头,赞同了高祖母的看法。面对这种敌人,秦军最终取胜是必然的。从头到尾秦军都打着守卫家乡的旗号,假装自己是安分守己的老农民,没有任何野心。朝廷在的时候,朝廷觉得他们是自己人。朝廷没了之后,叛军觉得他们没威胁。于是秦军从头到尾坐等外头自相残杀,自己只打打跑到附近的叛军贼寇练兵。他们没有一味地龟缩,也没有盲目树敌。军队的战斗力一直保持着,损伤却非常小。等到鹅蚌相争结束,就该是渔翁得利的时候了。果不其然,乱世的最后是秦军打着替朝廷收复河山的旗号整军出击,挨个收拾掉
第128章 全息 宣太后穿福宝文2(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