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线畅想,但是偏偏北边曹操虎视眈眈。他不能随便出海,需要坐镇江东。朱棣:曹操真烦人。不能自己出去,但是可以搞点船队让他们先去探探路。虽然江东群臣觉得他在瞎折腾,但大家还是满足了他。不然整天听着主公念叨也挺烦人的。两年的时间一晃而过,出海船队没找着东瀛岛,可能是走的方向错了。但是南北两边休养生息得还不错,双方不约而同地选择开打。这个时候益州是个什么情况呢?益州被刘备拿下了,但是他们对外宣称还是打着刘璋的名号。刘备暂时留下了刘璋,让他当个傀儡州牧。由于益州和外界消息闭塞,竟也没被人识破。南北两方在赤壁发生了大战。朱元璋对水战十分擅长,赤壁大战他觉得自己很稳。朱棣这两年大力培养水军,赤壁大战他也觉得自己不会落下风。朱元璋一统了北方,兵力充足。朱棣统一了大半个南方,也算得上兵力充足。两边打了个你来我往,短期内难分高下。刘备躲在益州观战,积蓄力量。但他观战的时候一点都没闲着,他觉得蜀中有点缺钱,是不是可以搞个铸币?经济学大才诸葛亮没有完全否定这个提议,他想了想,说道:“铸币可以搞,但是得先把新币和一个硬通货商品挂钩。”于是益州出台了新政策,蜀锦必须用新币才能购买。益州之外的商人不得不把自己手里的汉五铢兑换成他们的新币,一百枚兑换一枚。商人拿到新币掂了掂:“这个新币的重量只有五枚汉五铢那么重啊!”卖蜀锦的蜀中人说道:“但它上头写了直百五铢,我们这里就是规定它价值一百枚五铢钱的。”商人半信半疑地接受了。很多商人也不怎么懂经济学知识,想着这个重量轻的新币更方便携带,于是兑换了不少带去了中原等地。这种新钱本来应该是花不出去的,但商人也学着蜀中地区的人规定,想买蜀锦只能用新币。于是大家只好和商人换新币,新币就渐渐在整个大汉流通了起来。刘备和诸葛亮窝在汉中搞铸币。他们拿到手一百枚五铢钱,可以熔炼铸造二十枚新币。1枚新币消耗5枚旧币,却能换100枚旧币到手,中间净赚差价95枚旧币。刘备不敢置信:赚翻了!诸葛亮告诉他:“这还只是个开始,我们要用新币出去买粮食军需,不能在蜀中花。”新币本质上价值只有五枚旧币,要是在蜀中花用,那就是蜀中百姓吃亏了。但是去外头买东西运进来,情况便大大不同,相当于是让外头人的吃亏。为了减少运输中的损耗,诸葛亮开始捣鼓发明。木牛流马等等工具应运而生,极大地减少了运输人员的粮食消耗。当荀彧发现新币的骗局时,这玩意儿已经捆绑着蜀锦在北方泛滥成灾了。荀彧意识到大事不妙,赶紧给前线的朱元璋去信,商量该怎么解决。荀彧还是懂一点经济学知识的。虽然远不如诸葛亮那么厉害,不过还能稍微控制一下局势。因此荀彧没有太过紧张,只是把这件事的重要性提到前面,思考怎么破局。南方的孙吴也是如此,有周瑜把关,同样发现了新币骗局。周瑜也同朱棣说起了这件事。但很不幸的是,朱棣和他爹一样对经济一窍不通。朱棣觉得头疼:“这个新币真这么严重?”他完全没听懂是什么情况啊!周瑜一看,得了,指望不上主公,他自己想办法吧。朱棣:好好好!太好了!就交给你了公瑾!无独有偶,朱元璋也是这个反应。朱元璋甚至还期期艾艾地去信问荀彧:“你不是说不能随便搞铸币吗?怎么蜀汉都搞了?那我们可不可以也搞?”这样以后就不缺钱啦!荀彧:……主公怎么还惦记着铸币呢?好好的军事战争,突然变成了经济战。偏偏南北对掐正在关键时候,根本不可能说停就停。打仗时候本来就财政吃紧,还遇到个益州在旁边悄悄摸摸地薅羊毛吸血,这日子没法过了。最让荀彧和周瑜觉得失算的是他们两边的战事太焦灼了。荀彧原以为不出意外他们打江东应该会很轻松,毕竟他们粮多将广。早一步统一了北方不说,人才还远比南边的江东多。周瑜则是觉得北方不如南方肥沃,又连年遭灾,应该粮食短缺、民乱四期才是。而且他们大老远跑来南征,不如江东以逸待劳。没想到啊,两边都算错了。朱元璋发现自己境内好多农民起义,老在背后捅刀子。而且还有匈奴部落和坚持打匈奴的一部分太守,总想找机会跑来捞点油水,苍蝇一样烦死个人。朱棣发现曹操他个北方人怎么那么会水战,打得江东军队实在吃力。幸好曹操只是个人擅长水战,他的士兵还没太历练出来,甚至有晕船的,不然他抵挡得还要更辛苦。他俩在前线死磕,周瑜荀彧在后头和诸葛亮隔空斗法。这个时候就体现出对经济学领悟的差距来了,周瑜荀彧不以这个见长,只能说比较懂,算不上非常精通。但诸葛亮不一样,他蜀币霸权都搞出来了,再搞一些不那么明显的小手段还不是手到擒来?趁着两边没打算过来打益州,诸葛亮准备尽量拖垮两方的经济。他还告诉刘备:“不能让他们分出胜负,所以到时候看谁占下风了,我们就想办法帮一把。”刘备:我懂,鹬蚌相争嘛。益州打不过任何一方,如果让他们再战场上腾出手来,下一步肯定是要发兵收拾胆敢给他们下绊子的益州。没有足够的兵力还敢搞经济战,诸葛亮看准的就是他们双方难舍难分,无法分兵打益州。如今又有益州方的搅局,这场赤壁之战成功延续了好几年。几年的时间对于经济大佬来说
110 全息 明祖三国杀 刘备 感谢大自然的……(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