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十二章衮服(2 / 4)

会面对一些破损的、碳化的丝织品文物,可事实远比沂安太妃墓更加触目惊心。

那些出土后就在人们面前化为粉末的珍贵字画,那些一瞬间灰飞烟灭的丝绸绫罗,那些曾经一度被随意丢在地上、堆在院中的珍贵文物,那些东西,甚至连抢救的机会都不曾给后人留下……

劈了当柴烧的金丝楠木棺椁,尸骨焚毁无存的帝后墓主……

李伟他们所说的要复制的文物,是当年仅存的一些丝织物了,有的不当地用了化学药剂涂抹,已经变黑变脆,因为保存条件的局限,又造成了二次损坏。

冯妙站在那件标注“十二章衮服”展台前,那是一件由黑色碎片拼凑成的龙袍,大致还能看出来形状和一些细节,这是缂丝,并且加入了孔雀羽、真金丝线织造而成。从她的经验判断,这件缂丝衮服需要多名熟练织工,耗费十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

“这是缂丝,这个缂丝技术非常独特,现在已经失传了。我们故宫博物院有两件类似的插屏,十分珍贵。”谢同志站在冯妙旁边,注视着那件衮服说道。

“这个根本无法复制,根本无法复制。”谢同志喃喃道。

冯妙专注地看了看,点头。是的,无法复制。

就算她可以尝试复原这种缂丝工艺,就算他们还能找到所需的珍贵物料,然而她一个人,穷其一生,她也无法复制出来。

很多东西,包括一些技艺,也只可能在它特定的时代和环境下出现,毁了,就永远不会再现了。

冯妙和谢同志最先从里面出来,离开的时候脸色都不太好,心情像今日阴沉的天气一样凝重。

“你以前也没来看过吗?”冯妙问谢同志。

“我知道它什么样。”谢同志答非所问道,“可是有些东西,你看一回心疼一回,不能看的。”

他们坐班车返回城内,冯妙回到师大,下午放学接了两个孩子,便先问他们中午吃了什么。

“中午小刘阿姨来接我们了,带我们去食堂吃饭,中午吃了炒茄子、炒豆角还有米饭,吃得饱饱的。”二子叽里呱啦跟妈妈保证他吃饱了,然后问,“妈妈,你去那个博物馆,好玩吗?”

“不怎么好玩。”冯妙道。

“妈妈,你下次要是出去,不用让人来照顾我们。”大子小大人模样说道,“我都长大了,而且我找得到路,我可以带小二去食堂吃饭。”

“对,我会打饭。”二子道,“食堂的奶奶很喜欢我们,还说要多给我们盛一些菜。”

冯妙不禁一笑,中午她大多数时间带俩孩子去师大食堂吃饭,想想看,一堆大学生中忽然出现两个排队打饭的小豆丁,还戴着红领巾,可不是谁都想稀罕一下吗。

晚饭煮了个小米粥,自家做的大馒头,蒜蓉生菜,凉拌海带丝,方冀南买了个卤味来改善生活,卤猪尾巴,两个猪尾巴让俩小子嘎嘎嘎笑了半天,说爸爸怎么买猪尾巴呢,这个能吃吗,可是吃饭的时候,他俩吃得比谁都香。

二子:“切成一段一段像鸡脖子。”

大子“味道像爷爷家吃过的捆蹄。”

二子:“也有点像猪皮冻,我想吃猪皮冻了。”

大子:“原来猪尾巴也能吃啊。”

二子:“真奇怪,人为什么要吃别人的尾巴呢。”

一边说,一边俩小孩一点没耽误吃。一对爹妈对视一眼,懒得理他们,吃饭都堵不住嘴。

方冀南和冯妙曾经大约也都受过“食不言寝不语”之类的教育,然而轮到他们养孩子,一家人吃饭,饭桌上默默无声都不说话,难道不会很奇怪吗?

小孩聊小孩的,两个大人就聊起了白天的事。方冀南问:“定陵那个,你今天去了,怎么样啊?

见冯妙一时没说话,方冀南赶紧申明:“咱可说好了的,你现在没那个时间和精力,瞧瞧你头几年累的。”

“嗯,我不去。”冯妙道,“而且我也不会。他们那个东西我做不出来。”

“那就好。”方冀南放心了,冯妙要是再去捣鼓刺绣,她自己一个人当两人用,挨累不说,他恐怕又得每天跑去接俩小子放学了。

“冯妙,”方冀南看着她一边吃饭一边想事情出神的样子,给她碗里夹了一筷子菜,说道,“你是不是真的很喜欢考古这一行,你要是真喜欢,那就去考研究生好了,咱们家现在生活上又没有困难,你早工作三年、晚工作三年,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影响,别说我们手里还有些积蓄,我工资也不算低,养活我们一家四口还是绰绰有余了。”

“我没想到你会支持。”冯妙道。

方冀南:“这话说的,好像你干什么我没支持你似的。一个人一辈子,做点儿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是很好吗,一辈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那多没意思。”

“我可以支持你搞搞学术,工作也不会太累,当老师其实也轻松不到哪儿去,如果还要当班主任的话,你们本科师大肯定要分配去高中,高中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