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双面绣复制完成后,冯妙的生活节奏一下子缓了下来。
大子二子都上学了,一年级的小二子也已经适应了校园生活,她不用匆匆穿梭于学校和工作地点之间,每天早晨把两个孩子送进学校,时间就属于她的了。
散着步走到师大,上课、自习,或者是参加一些感兴趣的活动,没课的时候她又不住校,就去泡泡图书馆,或者在校园里闲坐一会儿,看看长廊里新开的紫藤花,冯妙总算过上了跟其他人一样正常的校园生活。
方冀南去了建设局实习,基本上已经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他反倒成了家里最忙的人,一家四口依旧是早晨一起出门,晚上各自归家,方冀南也不用再每天跑去附小接俩儿子,放学后娘儿仨就一起回来了。
于是冯妙也有了闲暇捣鼓些吃的喝的,家中餐桌上好久不见的小馄饨、大肉包、萝卜卷、葱油饼、手擀面……得亏俩小子还能想起来,一样一样地又回到餐桌上,晚上方冀南回来一推门,头一句基本就是:“呦,今晚吃什么呀?”
两个装得端端正正写作业的小孩立刻就破功了,笑嘻嘻抢着告诉他:
“打卤面,妈妈做了肉臊子,西红柿肉臊子。”
方冀南走过去看一眼他们的作业,口中逗小孩:“到底是打卤面,还是臊子面啊?”
“反正就是好吃的面。”大子很大度地摆摆手说,“反正吃的时候你就知道了。”
话说臊子面和打卤面……怎么个区别?自家做饭反正是顺着自家人口味来,又想多给小孩吃点儿菜,冯妙就把猪五花肉剁碎,下锅炒香加入切碎的西红柿,熬煮到西红柿都化成西红柿酱了,再加入切成丁的胡萝卜、莴笋、茶干、黑木耳、一小根红辣椒,煮面的水顺手烫个小青菜,细细的手擀面煮好后过一遍凉水,过了水的面条弹滑筋道还不会太热,铺上青菜,一大勺浇头往上面一浇,红红的西红柿肉酱趁着各种青红嫩绿的蔬菜丁,深呼吸——
管他到底是什么面呢,好吃就行。
爷儿仨一边埋头猛吃,一边方冀南笑道:“胡同口那家国营包子店的大妈上次看见我还问我,最近怎么都不去买包子馒头了,以前见天去,说她以为我们搬家了呢。”
“对面开了家私人的包子铺,卖包子还卖大饼,人都到对面买了。”冯妙道。
“肯定没有妈妈包的好吃。”二子吃得小嘴一鼓一鼓,咽下嘴里的饭说,“妈妈,明天早晨能吃大肉包子吗?”
冯妙:“天天想吃肉,哪来那么多肉票啊,明早咱们吃葱油花卷,我今晚把面发上。”
二子点点头,等冯妙起身出去盛面汤的时候小声跟大子说:“等星期天去爷爷家,我要吃红烧肉,行不行?”
大子点点头:“行。”
方冀南看着小哥俩达成一致,心说得亏没住在大院那边,要跟他父亲住一起,熊孩子非得惯坏不可。
四月份,老家发电报报喜,冯振兴媳妇生了个七斤重的大胖闺女。
这次决定冯妙回去,就着五一放假,加上两头的星期天,冯妙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冯家村。
到家时爷爷正拎着烟袋在大门口跟人闲聊,瞧见她来了就笑道:“回来啦,快去看看,你大侄女长得跟你小时候一个样。”
乡间总有一些习俗讲究,比如新生的小婴儿娇贵,刚从外面回来的人是不能直接去看小婴儿的,要“过火堆”,去去身上的陌生气息,祛除会冲撞小婴儿的外物。冯妙按照农村习俗洗手洗脸,换了件衣服,陈菊英忙给她抓了把麦草点燃,冯妙从火堆上跨过去,才进了西屋弟媳妇的月子房。
一进门,新生的宝宝还没顾上看,就瞧见弟媳妇脸色不太好的样子,眼皮浮肿像是哭过的,看见冯妙忙扯出一个强笑,撑着身体想坐起来。
“大姐来啦,这么远还叫你跑回来一趟,你们那么忙。”
“嗐,再怎么忙我也得回来抱一抱我大侄女。”冯妙抬手叫她,“你赶紧躺好了,不要起来,我还是哪来的外人呀。”
她小心抱起襁褓,看着小婴儿安然的睡颜,不禁笑道:“确实像我。”
“他们都说像大姑,娘也说像你,”弟媳笑道,“像大姑好,像大姑就有福气了。”
“咱们这话要让振兴听见了一准得醋,他肯定说他闺女像他。”冯妙抱着小婴儿看了又看,得意道,“可是明明就更像我,大侄女啊,长得像大姑对不对?就像大姑,让你爸醋去吧。”
冯妙把襁褓放回去,把给孩子准备的礼物放在襁褓旁边,笑道:“你好好歇着,月子一定要养好了。我出去看看爹娘。”
村里本家近房地听说她回来了,好些人就过来坐坐,冯妙出去说了会儿话,找机会就问陈菊英:“娘,我怎么看着振兴媳妇脸色不太好的样子,有啥事吗?”
陈菊英道:“嗐,别提了,这两天都郁郁的,我也说过她了,刚开解一些,昨天亲家母来,又叫她心里不舒坦了。”
冯振兴媳妇这不是生了个闺女吗,冯卫生媳妇两个月前生的,生了个儿子,振兴媳妇一生,二叔就在外面跟人家说,别看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