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第 262 章(1 / 3)

要采访, 可这事儿范晓娟也不懂啊。

两世做人,她都没上过报纸呢,更何况这条产品线是杨阳在跟, 她也没跟人家打过交道。

不过老朱同志说了:“小范, 你也应该跟那边交流交流,我知道你跟小马关系好,但是小马跟小肖两人是良性友好竞争关系, 可不是什么死对头,杨阳跟小马也是有交情的嘛, 有空你去看看人家, 我不是听说,你最喜欢请产线的人吃饭?”

“吃饭?”

“这感情不就是从饭桌上交流出来的嘛, 小范你这人很会请客吃饭, 这事儿就交给你了,要采访你得了解那些人,也得抽空跟人家吃饭嘛。”

范晓娟喜欢请人吃饭这是出了名的。

以前是因为产线的员工要加班, 她总抽点部门经费去慰问人家,买点烧烤买点炸串买点炸鸡柳这些小零食,久而久之跟人混熟了, 大家也经常在一起吃饭。

别小看华国人民的饭桌文化, 感情就是这样一步步交流出来的,所以范晓娟一声要加班, 产线谁不是铆足劲往前面冲?

老朱同志笑着说:“厚此薄彼可是不好哟。”

《京市日报》要来采访的事情不翼而飞。

关键不是采访谁, 而是有人来要华英采访啊, 这可是好多年都没有了的事儿, 上一次被采访, 还是六十年代的事情了。

这次的工作交给了许静, 她连忙阻止各个办公室搞清洁工作:“听说还要拍照呢,要拍咱们的办公环境,当成京市老国企的优秀典范来采访的。”

“那咱们范经理不就是风头大了嘛。”

许静这次总算是出到了风头:“也不止范经理,到时候你们认真工作的样子,也会被拍进镜头里,《京市日报》最喜欢刊登劳动人民努力工作的样子了。”

“那咱们要不要打扮一下?”

许静又说:“又不是搞晚会,不用太郑重,范姐说只要表现的跟平常一样,展现出咱们华英人的优秀风貌就好了,好看不好看不是重点。”

华英人有什么优秀风貌,最近两个产品线可是掐的紧着呢。

新来的以肖翠凤为首,也是个四十几岁的妇女,能干人,以前还拿过区级劳动模范的,谁知道这几年单位一天天的不行了,整合了又整合,还是下岗了,最后单位剩下来了个空壳子,他们是被华英厂收购了的。

在他们心目中,自己就是后娘养的,得不到重视也是应该,可谁还没点脾性了?

最后两个厂子一合并,现在华英有两块地方。

一个在老华英厂,一个新收购的厂子,华英这边看新厂子这边的地方能用,也在装修整改,不过在肖翠凤心里,她自己就是华英厂的人了。

而且她跟马向华还是认识的,两人小时候住在同一片,都是大杂院长大的孩子,小时候还因为一朵头花,互相撕破过脸皮。

原本肖翠凤还挺看不上马向华的,读书的时候是马向华混的好嘛,她脑子活,手艺也好,出来以后顺顺当当进了国营厂,还当上了产品线主管,那是新一辈儿里面响当当的人物。

到了年纪说亲那会儿,给马向华做介绍的人比旁人要多。

可谁知道风水轮流转了呢。

九十年代初那会儿,还说华英穷的连工资都发不起的时候,肖翠凤风光着呢,那会儿华英资不抵债,谁知道才几年功夫就富裕起来了,不光自己富裕起来,还带动下岗女工再就业,解决了一百多号人的吃饭问题。

原来肖翠凤在老厂子的时候,一个月就拿一百五的底薪。

当然,活也不用干,就是混日子。

厂里面风气也不好,好多人倒挺享受这种混吃等死的日子的。

等到华英一把厂子收购,这些人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厂子一合并,就要不了那么多人,让一部分不愿意干活的下岗,还招了一批下岗职工这些人现在都跟着肖翠凤干,大家转岗到华英厂以后,每天要上八个半小时的班,每周五天半,可是工资高了,现在底薪是三百五。

那可比以前强多了呀。

肖翠凤这年纪,刚好是上有老下有小,她老爹肾不好还要透析,处处都要钱,她干的比谁都卖力,公司把校服产线交到她手上,她是一句废话都没有,踩起来缝纫机就是干。

听说要采访,而且是针对华英接受下岗职工的采访,不少人就跑来找她。

“肖大姐,这风头咱们不能给老马他们产线的人给占了啊,咱们干的是苦力,拿的是最少的奖金,可风头总要给咱们出一下吧。”

肖翠凤皱眉:“咱们能说上什么话,人家采访的是解决下岗职工就业问题的人,又不是采访下岗职工,你们一个个的去给我好好干活,少瞎咧咧,咱们有空,得想想法子从材料上省点钱,你看看这物料浪费的,剪裁材料的是谁,谁家手脚缝开着这么大?”

这话,让刚刚进车间的范晓娟听见了。

她知道校服产线不挣钱,这事儿是公认的,一件校服上衣五块钱,一条裤子六块钱的利润,放在产线上面,刚好够开这些工人的工资跟运营,要想发奖金是不大够的。

可你要说这事儿不干吧,哪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