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而且他确实敬佩林五姑娘,就算放在现代,她都已经算大胆的了。
至于把事情揽在自己身上,原因其实有些不一样。
他见了林婉芸的努力,有些不想让她的努力白费。
就跟一个人做了个项目,为这个项目劳心劳神,眼看要验收成果的时候,突然有人说,你换个项目吧。
虽说换的项目是她想要的,但之前的努力全都白费?
纪炀不忍心。
就跟他不忍心让林婉芸亲口说出自荐的话一样。
她已经足够努力,努力的人便应该有回报。
既然辛辛苦苦打造了这个京中闺秀的典范,不能在最后一刻毁掉。
否则她的努力,她这几年的名声都没了。
是他看了都觉得可惜的事情。
如果把当闺秀当成一项考试,林婉芸自己一个人摸索出试卷,选好自己的赛道,琢磨出考试的答案,规规整整地写完试卷。
她应当享受满分的成绩。
即使在交卷的时候,发现她更想要的东西出现,她宁愿放弃前面的沉没成本,毫不在乎地重新选择方向。
这种洒脱,纪炀敬佩。
虽说只有自己欣赏到这份洒脱。
但并不介意让林家五姑娘鱼与熊掌兼得。
保住她的名声,并带她离开。
其实于他,不过是件小事。
由他提出履行年幼时的娃娃亲,之前所谓文家,所谓其他人家,自然要退后。
别说文家还在摇摆,就算真的要坐下来说亲,同样要排在娃娃亲之后。
所以,他占理。
就算不占理,那又如何。
当时林家五姑娘还担心问:“你不怕别人挑毛病?”
毕竟以纪炀要讲的故事,他在宴会上一见倾心,说好听了,那故事确实不错。
说不好听,就要扯扯其他的了。
纪炀当时还笑:“我叫什么名字?”
叫纪炀。
那没事了。
再说,当年原身什么名声,买官纨绔。
到头来有点功绩,依旧人人夸赞。
毕竟浪子回头金不换。
他的容错远比五姑娘要大。
既然知道林家五姑娘过来时,自己还专门回房间取了小璎珞,纪炀便决定护她终生。
给未来娘子背点锅,这不算什么。
只是没想到她比自己想的还要大胆。
但她越是大胆,洒脱,要放弃之前促成的一切,纪炀越不忍心,让她的辛苦付诸东流。
说起来,江小子江乖乖虽没来汴京,却被他俩不约而同当了借口。
一个借口要送果子。
一个借口要给璎珞。
都没想说什么,可偏偏话里凑着话,从试探中得到结果。
他们或许不是爱侣,至少为知音。
之后便不用说了。
皇帝知道他要娶林家的姑娘,自然笑着看他。
纪炀还说什么,听王伯讲了,才知道母亲在他两岁左右的时候跟林家订了娃娃亲。
只有林家的五姑娘刚好比他小两岁,那便是跟她订的。
林家。
正合皇帝心意。
以前看纪炀就顺眼,现在越看越不错。
林家是个好的,但儿子儿媳并不争气,唯独刚刚展露头角的林家孙儿还行,但还远远不够。
现在多个纪炀。
皇帝只觉得,纪炀一到汴京,怎么什么事都顺起来了。
武侯啊武侯,你若在世,知道自己孙儿不错,只怕乐得蹦起来。
帝后点头许婚,自然没人再提什么文家的事。
文家是不错,文家四哥也还行。
可跟伯爵府嫡子相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而且文家要真想说亲,不至于映月郡主对其他人感兴趣了,还拿不准话。
若他家真想结亲,映月郡主又不是个死缠烂打的人,他们大可约上林家详谈。
他们两家抱起团来,别说映月郡主,连梁王都要退让。
拖拖拉拉,就是定不下来。
纪炀在林家宴会时便看清这一点。
当时林家大公子林启提到这事的时候,其实也是微微皱眉,但联合文家对他们来说比较重要。
说到底,文家家主年轻,而林家除了林大学士之外,再无旁人。
不过那会所指的映月郡主,其实代表更多是背后的宗室。
宗室不会看着他们两家结亲,文家态度也不明朗。
再之后他要去灌江府的消息传出来,文家立刻拘着文家小妹,却并不限制文家四哥跟映月郡主来往,让他们还在某某宴会碰头不欢而散。
那会纪炀便知道,文家是个有意思的。
迟迟不能决断,那就别怪其他人另找出路。
伯爵府,以前的侯府,又差到哪?
现在的伯爵老爷是不成事的。
可朝中沉默的武将,便是他们武侯后人沉默的靠山。
更别怪他在见识到林家五姑娘果敢之后先下手为强。
没看他连婚事都办完。
现在都带着“娘子”回门了。
说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