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第 120 章(2 / 3)

电相结合。起飞着陆的时候用无线电控制,而飞到对方领空的时候,就必须关闭无线电,改用程序控制,这样才能实现隐蔽嘛。”

一群人坐在办公室里,搞了好几个小时的头脑风暴。

一问一答间,大家都觉得受益匪浅。

李代表看看手表,对自由讨论叫停:“这会儿已经八点多了,今天先到这里。大家先去吃晚饭,人是铁饭是钢嘛。我近期还有别的安排,各组的课题继续推进,我过两个月来验收成果。没问题吧?”

这是问他们两个月之内能不能定稿呢。

章教授自信道:“我们肯定全力配合,有问题也不会出在我们这里。”

反正搞无人机和搞其他飞机,对他来说没啥区别,无人机的设计难点不在他的部分。

秦教授:“我们也是。”

徐教授:“……”

压力全加在他身上了呗?

不过,老章都没怂,他能怂吗?

“没问题。”徐教授故作轻松地答。

*

之后的几天,四个团队的人每天都要聚在一起工作。

谭院长率领的工程学院的团队,迟迟没有离开北京,就是因为一直在研究那架被拆解开运送到空军学院的火蜂。

经过几天的研究后,谭院长和秦教授对于飞机降落伞的问题达成一致,一起找到了章教授。

“为了节约生产成本,我认为完全没必要对火蜂进行百分百仿制,火蜂配有两个降落伞,但是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使用一个主降落伞就完全可以让无人机安全着陆了。”谭院长提出自己的建议。

实验室里,章教授背着手来回踱步,没吭声。

而此时的实验室内,除了几位大佬,只有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袁冰冰,和被章教授安排着拼命作图的戴誉。

郭振东去徐教授那边送最新数据。

这就不得不提到章教授团队在整个项目组中的作用了,因为与另外几个团队的课题内容多少有些交叉,所以要及时与各团队进行沟通,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

见他不答话,秦教授也帮腔道:“那两个降落伞的材料强度基本相同,哪怕是以我们预测的无人机最高时速飞行,承重力也完全够用了。”

章教授还是锁着眉头沉思,并不接话。

二人自说自话半天,没人搭茬,一时也有些尴尬。

戴誉从图纸里抬起头来,对秦教授笑道:“我老师这是在思考问题呢,您二位别着急啊,这是他的□□惯了。关于降落伞的事,我也了解一点,要不我先跟您二位说说?”

“行啊。”秦教授点点头。

总比干等着强。

“对于主降落伞的使用问题,咱们肯定没有争议了,对吧?”戴誉将降落伞地工作原理简单讲一下,“就是飞机飞到降落区上空的时候,发动机停止工作,然后降落伞打开,再让它慢慢悠悠地安全着陆。”

两位大佬点头认可他的说法。

“但是,这种情况只适用于普通速度的飞行。如果无人机的飞行速度非常快,甚至接近音速,这时候直接放出主降落伞,肯定要承受超大的冲击载荷,那么无论降落伞的强度多大,都会有破裂的风险。所以,火蜂才要另外加设一个面积小一点的减速伞。先用减速伞一点点降低飞机的速度,再放出主降落伞,这种设定是十分合理的呀!”

谭院长颔首,却直言道:“这些我们都知道。”

“哦,那您为啥还要取消减速伞呢?”戴誉疑惑地问。

“火蜂采用的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发动机,它的推力可以让飞机速度接近音速,实现高亚音速。但是我国目前并没有这么大推力的发动机可供装置到我们的无人机上。”谭院长解释。

秦教授摇头叹道:“李代表留给我们的仿制时间只有不到两个月,这么短的时间,我们只能从现有的发动机中进行选择,临时研发肯定是来不及的。如果真的装备了现有的发动机,那么减速伞就可有可无了,甚至是个鸡肋的存在。”

他们所说的确实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戴誉也无话可说了。

一直拧眉思考的章教授,突然回身对几人道:“降落伞的事情不是特别紧迫,你们暂时先放一放吧,再给动力系统这边一点时间。我会尽快想想办法!”

作为科研人,谭院长和秦教授都能理解他这种想要精益求精的心情,遂不再多言,说了几句宽慰的话便起身告辞了。

戴誉这几天一直在配合徐教授团队,设计副翼、方向舵和升降舵这三个操纵面。没想到他们自己的组里,会在发动机方面碰壁。

看着章教授又蹙眉钻进了实验室,戴誉也有些犯愁。

一下午都琢磨着有关无人机发动机的事。临近下班时,他犹豫了半天,还是跑去徐教授那里借用了一下电话。

快速拨通记忆中的号码,嘟嘟几声后,电话被人接起。

不待电话对面的人应答,戴誉立马露出八颗牙微笑,热情招呼道:“喂,夏叔!我是戴誉呀!我可想死您啦!您想我不?”

作者有话要说:再还一点点营养液的欠账,进度1/5。

感谢在2021-08-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