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第一百四十八章(1 / 3)

对于都婆国的目的,朝廷中有不同说法。

刘丞相私下?跟都婆国之间关系密切,被皇帝问起的时候,自然一脸忠心耿耿地表示,对方如此行为,多半是因为重视大夏,而?非有什么恶意,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虽然不可忽视,但?也?不必太过重视。

但?镇国安乐公方面有不同的意见。

虽然都婆国距离江州太远,而?且风俗与中原不同,大夏这边的探子一般不太容易察觉这位邻居的各中?动静,奈何对方这些时日动作实在大过了头,终于被他们探知——都婆国皇室中有人想要掀起战事,可惜百姓居安已久,又不确定大夏的实力如何,所以才想借大会的机会,来中原摸个底。

倘若都婆国能在此次大会中获胜,主战派就算是有了进攻中原的理论支持。

他们派了皇室中人前来大会压阵,若是大夏这边没个重量级的人物出面,难免会落人口舌。

皇帝百忙之中,总算还记得抽空去思考了一下?大夏与都婆国间的国际关系问题,在他想来,虽然两位爱卿所言各有一番道理,但?小心些终归没有大错,便决定依从镇国公所言,在六位儿女中,挑一个过去压阵。

刘丞相虽然一直坚持跟镇国安乐公对着?干,但?看见皇帝态度变化,也?立刻调整了口风,表示圣上英明,他做臣子的万万不及,然后转头就推举了二皇子。

大夏皇帝六个儿女当中,老大是太子,老二虽然在名分上差点,但?人际关系比较强,一向跟刘丞相本人走得挺近。

刘丞相想着,这次让二皇子过去代表皇室过去镇一下?场子,算是给对方增添了一点分量,用的理由还是特别光明正大的“太子身份贵重,不宜涉险”。

太子方十分憋屈,奈何储君这边拥护者的做事手段都比较含蓄,实在争辩不过刘丞相,只得选择退让。

*

朝廷里的暗流涌动对江湖人的影响不算大,具体表现就在于,哪怕已经明白了前?因后果,他们依旧对突然前来的“李二公子”并不如何在意。

二皇子有些讶异,他久在建京,不太习惯这中?接触方式,以往认识的人,虽然有些对他的态度不够友善,但?无论是热情还是疏远,都有脉络可循,不似面前这些武林豪客,连话都不说两句,就表现出了一副不想招惹麻烦上身的样子。

其实倒是二皇子误会了,江湖人的思维方式跟朝廷中人存在很大的差别,比起怕惹麻烦,他们更担心的是自己万一表现得跟皇室中人十分亲近,会被围观者误以为有投靠朝廷之心,显得比较没有牌面。

二皇子想主动跟这些江湖人拉进社交距离,但?遭到了冷处理,除了苦笑之外,一时也无法可想。他没打算翻脸,但?就算想要翻脸,也?缺乏足够的立场——江湖人虽然冷遇他,但?该有的礼貌也?没少,但?细品起来,全然是不愿多理会的礼貌。

江湖人倒十分坦然,既然“李二公子”刚出场时说了当他们不存在,他们必定能执行得十分到位。

孟瑾棠今日是第一次见到这位闻名已久的北陵侯,加上对方也时用剑之人,便跟檀无栾坐在一块,探讨起了武学,她们初次见面,虽不好说得过于深入,但?双方所习皆是难得一见的高深武学,纵然点到为止,也?听得边上围观之人如聆纶音,如饮醇酒,觉得就算在都婆国大会中没得到什么收回,能多听二人谈论几次,便已不虚此行。

化名为“李三公子”的三?公主枯坐无趣,忍不住插话道:“我?也?曾听长辈说起过江湖上年轻一代的剑术高手,说是各有所擅,难分高下?。”

石立顷不信这位公主娘娘当真对武林之事有什么了解,冷笑一声,故意挤兑道:“那还请李三公子赐教。”

三?公主听说那位青衣少女极有可能是江湖闻名的“掖州王”,传说此人喜怒无常,杀人如麻,且孤高自许,并不将建京贵胄放在眼中,在对方面前,万不可对寒山派失礼,便假装不曾认出此人的身份,只当作是偶遇的一个陌生人,坐正了身子,将往日所听过的话一一转述出来:“天下用剑的年轻人固然多,但?值得一提的却不到一掌之数,其中寒山派孟掌门剑术繁复多变,虽常年隐居于深山之中,但?对许多门派的武功都有所了解,也?正是因此,此人剑招繁复多变,能从旧式中自创新意,假以时日,或许可称‘剑宗’。”

这段话算是极高的评价,更难得的是,此人所言大多准确——孟瑾棠虽然战绩卓著,但?其实很少顶着真实马甲行走江湖,外人见她出手的次数不会太多,判断起来就更加困难,能做出以上评价,其眼光不可小觑。

江湖中人屏息倾听,听见那位头戴帷帽的青衣少女轻轻笑了笑?,温声道:“承兄过誉,愧不敢当,也?不知公子口中的长辈到底是哪位高人?”

三?公主顿了顿,不好说得太细,只含糊道:“偶然间听得护国寺主持与镇国安乐公闲谈,便记下?了几句。”

镇国公本人自然是武学大家,虽说在受伤之后,便退居二线,除了些躲不开的大事外,已经很少掺和外头的麻烦,但?武学上的眼光还在,点评起江湖人物来,自然洞中窍要。

武林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