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如履薄冰(1 / 2)

第644章如履薄冰

京城,一座古老的城市。

数千年前是什么样不好说,但在最近这几百年?

这里一直是权利的巅峰!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其实最开始人类还茹毛饮血的时期,是没有那么多规矩的,只不过后来有一部分聪明人站了出来,他们带领着部族走向强大。

后来者或因为崇拜,或因为向往,便开始模彷这些聪明人。

渐渐就形成了一套规矩。

其实最初的规矩很简单,树上的果子什么样才更好吃,地上的庄家什么时候种植才能大丰收,翻看夏历的二十四节气,便能找到最初的规矩,或者说智慧的结晶。

只是当最初的部落逐渐向王朝集权进化?

其实很多的东西是在不断交替变化,这里面有好的一部分保留了下来,但也同样留下了一部分坏的东西。

阶级,这是一把威力无穷的双刃剑。

不要总觉得阶级是什么坏事,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你以为的阶级是剥削,可实际上这是一套极其完善的管理制度。

就好比一家公司,上面有老板,然后是各部门的经理,经理下面还有主任,副主任等等这些,甚至细分还会有班长,组长,员工,临时工等等。

但如果将公司的规模扩大,不再局限几百几千人,而是几百万几千万人?!

你会发现这就是最初王朝的建立,也是从古至今一直在延续的一套制度。

比如议会制就是股份制,封建王朝就是百分百控股一言堂,这似乎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毫无从政经验的懂王,居然能将国家治理的还算不错的原因。

因为在此之前,懂王是一名相当成功的老板。

读史明智,陈长青闲着没事就喜欢看书。

最开始是抱着功利心看书,比如一些硬核的专业书籍,但后来因兴趣开始读历史,透过文字的表述,观察这一个个从兴盛到衰落的王朝。

这让他感触颇深,甚至就连他自己都没有注意到。

这种平日里只是当做业余爱好的读书习惯,居然让他有了极其深厚的政治素养。

在很多问题上,他的眼光格外的精准狠辣。

三个小时前,在这处二环的四合院内。

即便是以国宴的标准,但终归只有两个人。

陈长青和大老吃完饭,一方面是天色还早,另一方面也是刚吃完饭就走,似乎有些不太好?

想来想去,便邀请大老来自家凉亭喝口茶。

大老想了想,便也就同意了。

本来大老只是想两人就这样随便聊两句,毕竟中间差了三十多年的阅历,这本就是一道鸿沟,更别说他们一个是玩阴谋诡计的谋略家,另一个则是喜欢莽的武夫。

只是让大老万万没想到的是,陈长青的谈吐和思维居然极其有深度。

两人在闲谈的时候,也许兴趣爱好不同。

比如你喜欢钓鱼,我喜欢爬山,本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思考的方式和高度却十分相似。

最重要的是,通过一段时间的交谈,大老发现陈长青的这些思考完全不是没有依据的胡思乱想。

他可以引经据典,头头是道的跟你讲史书上的记载,然后鄙夷的表示这地方绝对是错了,比如刘邦不黑项羽,绝不是因为敬佩这人的勇武。

毕竟项羽当年可是要吃他家人的肉。

之所以不黑项羽这个莽夫,主要还是要靠以项羽为首的这部分势力来对抗大秦余孽,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要安抚内部,毕竟刘邦手下可是有一批六国余孽支持的。

你所看到的记载,只是史书上一个个苍白的文字。

而在真正的历史长河中,这可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任何一个能被历史记载的人,必然有可取之处。

比如为什么要称赞岳飞?

因为要对比出秦桧的丑陋,也只有秦桧足够丑陋,所有人将火力宣泄在这个佞臣身上,皇帝才不会被骂。

通过谈吐,能看出一个人的修养和深度。

一个一辈子读死书的人,可看不出这么多道理来。

这需要的不是知识,而是如何将知识化作自己的养分和理论支撑。

殊途同归,一法通,则万法通!

根基不牢,哪怕成就再高,也不过是空中楼阁。

而根基牢固的这些,哪怕现在名声不显,总有一天会盖起万丈高楼。

第一次交谈不算,当时两人属于谈判,彼此都在试探,掀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血雨腥风。

而这一次?

凉亭中的闲谈,不涉及任何利益,就是天南海北的侃大山,大老从未想过和一个年龄差了自己两轮多的年轻人,居然能畅谈这么长时间。

一直到晚上九点半,警卫提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