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功法的线索(1 / 2)

这八千多两,其实是少给了,上河堂的账目,把徐河的药团,是以额外的制药成本算进去的,而不是徐河白出药材,然后一起分分红的。

徐河这半年,排除修炼其他武功的的时间,基本也做到了至少每月三千个药团,半年共计打了一万八千个药团,这八千两,也就差不多刚刚好够他的成本钱。

原因主要还是因为上河堂的扩充,和堂口的重建多花了许多的银子。剩下的银子,还需要继续运营下去,所以暂时的确只有这么多。

至少姜善生自己,还没拿到什么钱。

不过好的一方面是,半年里,上河堂的营收在增长,而且是飞速增长,因为上河堂彻底从供货,转为了自营,有二十家白来的店铺,虽然位置都不怎么样,有的在此前还在亏钱,但上河丹本就一丹难求,各路豪绅显贵自己就过来了,经常是因为丹药限量,而排起长龙大队。这种店铺,反而不愁位置。

只不过,带着河字印的上河丹依旧抢手且价格高昂,一丹难求,这种才是徐河自己炼制的丹药。

这些丹药不是主要盈利的产品,也不能用来走量,只能少量的销售摆在明面吊着他们,让黄牛把价格炒高,用一个高价产品,来拉高上河堂整体丹药在他们心里的定位。

用黄牛炒高价的好处是,不用怕别人骂你卖高价,我卖的是便宜的,价格是外面炒上去的,我也没办法啊。

这之后,用来走量的丹药,也可以保证售价和销路了。

了解了上河堂的情况,徐河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成了想办法找钱,和找功法了。

几天之后。

看样子,徐河放回去的那人,很好的把消息传给了他的主子。

那赖须昌惨死的事情,也传入了他们的耳朵。

八家药坊中,除了白药堂,有四家,都主动联络了上河堂,他们还试图讨价还价,但在徐河的指示下,丹药,店铺,黄金,一点都不能少。

于是,也就又有八十家店铺,四百两黄金,和四百颗聚元丹,陆续地送到了上河堂。

他们确实有想拖的意思,但徐河给了最后的期限,十日内不给的,还要加算利息,以后还要找回去,他们也就给了。

这些东西,确实让他们也十分肉疼,但还不至于伤筋动骨。

至于白药堂,他们再拿出这样的东西,就已经有些伤筋动骨了。所以徐河也拿他们当做一个典型,亲自去了一趟,还没来得及出手,对方也就认怂,愿意交出东西了。

只是剩下的三家药坊,和七大家族,竟都对徐河的要求不闻不问,似乎是已经做好了抱团的打算。

想从他们那里揩到油,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

官商不分家,比如七大家族,大多起家于世袭罔替的贵族阶级,他们之所以能把生意做大,一是靠着在朝堂上的势力,二,则是他们不交税不纳粮的政策,对其他的竞争者形成了降维式打击。

朝廷总是说,不要与民争利不用与民争利,但这句话在历史上的很长时间里,都是一句废话,他们不管做什么生意,是贸易运输也好,还是制造建筑,粮食买卖,或者瓷器茶糖,都是不交税的,利润高售价低,放着这么好的政策不利用,就凭一句不要与民争利,那就不争了吗?

如今,他们也是凭借在朝堂上的力量,打算合力抱团,多方面的给上河堂制造压力。

这段时间,他们已经捏造不少新的交税名头,这段时间,大越就又发布了新的税政,要求买卖丹药的,都交药税,开药店的,也要交额外的市坊税,药行聘用武者的,还要交武者税。

综合算下来,上河堂赚十两,得给他们交八两的税款。

然而他们自己作为免税团体,不管各种税多了多少种,他们也都是不用交的。

不过姜善生也是很鸡贼,他改了丹药买卖的规矩,那些店铺,直接不卖丹药了,丹药全部免费赠送。但是你可以购买免费赠送的名额,这个丹药,也不从各个店铺经手,店铺只负责买卖名额,里面甚至没有一颗丹药。

没有丹药,怎么能说,它是一间药铺呢?

买了名额之后,这丹药,会从元洲城的堂口直接发货送货,虽然等的时间长些,但本来这东西也是一丹难求,时间方面本就不是问题。

至于元洲城的堂口,那确确实实属于是药铺,要交药税,但现在新任的元洲城知府,那是绝绝对对的怂崽子一个,元洲城这几年都死了多少官兵,死了多少知府了?

这税硬是不交,元洲城的衙门,也就不催了。

上面的压力再大,那也得先活命再说。

谁知道沉炼见到了这样的不公,会不会宰他狗命?要知道,沉炼第一次屠杀衙门,就是因为衙门乱收税啊!

虽然这些方面的问题暂时规避了,但其他方面,对方肯定还等着出招呢。

不过徐河估计,最后,还是要走到武力层面上来。因为上河堂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