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赵家?(2 / 3)

千秋豫 胖胖的琵琶 1578 字 10个月前

二日,赵氏当即起身准备着。没想到,一出门,竟还有人比她更早先一步。眼下天不过初亮,还犹有一份朦胧盖着上空。

“有母亲悉心照料,将一切安排妥当,女儿当然休息得当。”姜桐善解人意道:“今日母亲回赵家,亦是女儿初登外祖家,自得早早准备好。”

赵氏心头一软,看着如此懂事的小女儿,不免又有几分心疼。这般年岁,该是冲在她怀中撒娇使性之时。怎的反了过来,处处为她这个阿娘着想。

母女两人,又是好一番情深意切,泪眼婆娑。

从将军府至赵家,约莫跨了半个帝都城。路途之远,姜桐和赵氏同乘一辆马车。一路上,赵氏便掐着这点子空,口中絮絮念念。

姜桐仔细地听着,无外乎都是些赵家之事。

赵家人口不似姜家这般简单。光是赵家现任家主赵原,她的外祖,膝下就有五子三女,更别提赵氏其他旁支了。

不过,也无需费心。与赵氏一母同胞,嫡出的只有二子一女。那便是其大哥与三哥,她的嫡亲舅舅赵信与赵义。

赵家家主赵原今已过花甲之年,却任把持着家主之位。不同与姜偃中一样做个潇洒闲人,醉心隐退居于千里之外的平原郡。

虽已不再过问朝堂之事,赵家大部分的事务都是交与赵信处理,但幕后真正能做决定代表赵家的还是只有赵原。

而今,帝都城内只有姜风庭与赵信二位将军驻守于此。皇上特封赵氏三子赵义为骠骑大将军,奉命镇守边关。驻守于凉州之地,无召不得返回。

赵氏一门历来深得皇帝信任。听闻是从成帝起兵伊始,最早跟于身侧之人。

也不乏有人暗说,赵氏一族其实乃是当今皇室祁家的家仆暗将。不然也不可能历代皆手握重兵,且从未失势过。姜家说来也是不差的,可还是比不上赵家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待马车摇摇晃晃地停下,对赵家,姜桐也摸清了个大概。

“你外祖最喜,便是桐桐这般灵巧识礼的小辈。”提及自己阿爹,赵氏仿佛想到了什么高兴之事,乐滋滋道:

“桐桐喜书,这回来到赵家,阿娘保准让你满意!”

赵氏话语斩钉截铁,满目皆是自信。姜桐心生不好念头,然面上还得作出一副期待模样。

母女二人刚下马车,迎面便从赵家门口,凑上来了一个爽利妇人。

“宁娘,怎生来得这般早!瞧我这头忙得,闻见声儿,当即便匆忙出门,亏得赶上了。”妇人话虽埋怨之意,但从眼底的笑意可以看出,极为欢喜。

赵氏名孟宁,宁娘便是赵氏闺名。

“还得麻烦嫂嫂了……宁娘一时乐得心急,脚下自然快了些。”赵氏难得生出一丝羞涩。都已经快当祖母的人了,还是这般急躁。

“桐桐,这是你大舅母。”话音一转,赵氏立刻将身后的小女儿拉了出来:“嫂嫂可还记得……”

姜桐早已备好,此下突然被拉出,也不会觉得意外。

“大舅母。”熟悉的轻柔细语,在她心底已经演变千万回。

“模样当真是像极了你阿娘……真是个乖巧人儿……”李氏一脸怜爱,许是让她想到了少时的赵氏。

赵家当家主母,赵氏的大嫂,李氏。刚嫁入赵家之时,赵氏年龄尚小,所以这心里也是把她待自己女儿一般,二人关系极好。

赵氏听得此番言语,眼里亦是骄傲。

两人一番叙旧,当中还“邀着”姜桐一道作陪。不时指点两声,又或是将话音转到姜桐身上来。

这个将军府的小女儿,亦是现下赵家最小的外孙女。当然是得“捧在手心”,一时稀奇罢了。

姜桐跟在二人身后头,对这赵家的概况再次有了个了解。

赵信与李氏膝下共有三子。大儿与二子早已成家,一个被安排去了边关和赵义一道,一个南下去了岭南。也只有三子尚未成家,而今已送去军中,好生磨炼一番。

对于她那个外祖——赵原。倒是个“有意思”的小老头。

出身武将世家,偏偏对文人圣贤书着迷。听不得别人挑赵家毛病,只为一句武将粗俗,便立志要读遍圣贤书。

为此,还将最为疼爱的小女儿,许给了世代清贵,诗礼人家姜风庭。奈何……不爱文只爱武的姜风庭,还是没能讨得赵原的欢心。

对于自己严格以待,对起儿女小辈来,赵原更是不手软。旁支插不上手,但在他这里不管是嫡出庶出,只要是他赵原的子女。自满三岁起,每日四个时辰苦读圣贤,男子的武功亦是不能断下。

要得便是文武双全,德才兼备。

在这般严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