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 254(一更) 渭水治河(3 / 3)

木、竹、石、绳,就是这些水利工程所用的全部材料。

但这些装置何止是在都江堰工程中可以用上,在渭水经行的区域同样可以。

在乔琰抵达陈仓之前,毕岚已经领着伏寿一道,将这片区域内各个河段的水流速度和河道宽度都给记录测量得差不多了。

这是从元月到如今的四月里四个月中的成果,最终变成了出现在乔琰面前的一张地图。

这份测量从渭水源头的鸟鼠同穴山,一直到泾水和渭水的交汇地以东,三辅边缘的潼关位置。

乔琰看着这张地图上娟秀的字迹已非当年稚嫩,转头才想起,伏寿也已经从当年初见的四五岁,变成现在的十四岁了。

见乔琰看完了地图就转向了她的方向,伏寿开口道:“毕使与我的想法都是,在八月之前,我们会先在河道淤积的位置完成清理加宽,然后用竹笼和羊圈完成巩固堤坝的事项,等到秋收结束人手更充沛,再以杩杈截流进一步规划各个灌溉的田屯区域,对局部的边坡用干砌卵石来加固。”

乔琰想了想,回道:“有没有想过用另一种方式来清理泥沙淤积?”

在渭水上游的情况还好,但因泾水所卷带来的黄土高原泥沙,从两流交汇的高陵到华阴地带,是有泥沙沉积现象的。

在三辅于百年间多受羌乱而民众离散后,此处的耕地面积大大缩减,故而这些问题表现得还不是很明显。

可在如今这些地方都要被重新启用,就不能对此视而不见了。

伏寿好奇问道:“何为另一种方式?”

乔琰对着她和毕岚招了招手,“来。”

她并未对自己的身份有所顾忌,而是在这片刚被水蔓过小腿位置的滩涂地上停了下来,伏寿眼看着她喊了下属一道,用河中的泥土立起了两片略高出水面的“墙”,形成了一条在河中的小型河流,其中还有着宽窄不一的变化。

做完了这一切,乔琰朝着她问道:“你看这其中的流速如何。”

伏寿端详了片刻,回道:“君侯是说,在窄的地方流速更快?”

乔琰颔首,“这样一个微缩之处如此,在河流中也是如此,你在渭河各处的记载也证明了这一点,并不全然是地势天然起伏的缘故。”

站在后世人的角度来看,这已经是个很浅显易懂的道理,但对于在治水上还更多将其归结于天时的古人来说,有些东西却必须要等到有人提出概念,才能发觉其中的窍门。

比如说,束水攻沙。

“流速快的情况下,也就能将河床淤积的泥沙带走。将河道拓宽,发展支路是防洪的好途径,将局部收窄,确保河流的通行顺畅又算不算呢?”

乔琰说到这里,指向了远处的羊圈,“不过这种法子需要河道不会被加速的水流冲垮,你们方才说那羊圈可以起到水流防冲的效果,倒是不妨多用上一用。”

“但具体要在何处用,又要以何种规模来用,还是要看你们的本事了。”

不能指望她能精通到连水利工程也会设计的程度!

乔琰理智气壮地又当了一回甩手掌柜。

可对毕岚和伏寿来说,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疏导之法,虽然没被她提出那明确的“束水攻沙”之说,也已经足够让她们开启一个新的治水方向了。

乔琰将两人的干劲看在眼中,又朝着河流奔行而去的东方看去。

陈仓以东的大片田屯都仰赖于这条河流的灌溉,唯有摸顺它的脾气,雕饰它的轮廓,才能让它真正成为关中平原的福祉。

从水渠到渭水,也无疑是迈出了一大步。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在若干年后,她们的目标会是黄河呢?

乔琰暂时没法给出一个答案,但反正,人总是要有目标的嘛。

她收回了目光,落到了在河中游过的鱼上,又开口道:“来个人!”

本以为乔琰又要说出什么指导之言的伏寿,在下一刻就听到她说道:“叉两条鱼在河岸上烤了。”:,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