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岁的大司马!
在绝大多数人及冠后才涉足官场的背景里,这近乎是一件匪夷所思之事。
哪怕这件事是在众人的见证之下达成,也是因刘焉的僭位之心才被促成,当众人步出紫宸殿的时候,依然有种说不出的恍惚。
倒是乔琰这位新晋的大司马比起他们这些老臣从容得多。
因在被授予大司马官职的同时,一并落在乔琰手里的还有那会猎之名的圣旨,故而她已经和皇甫嵩以及鲜于辅商定起了此番行军的情况。
“驻扎在陈仓的守军因还要督辖武都郡和汉阳郡方向的情况,暂时不会有所动作,但是为求调兵之速,关中的其他守军我会大量调走,随后关中的戍防要交托给两位了。”
乔琰话说到此,并无权臣架子地朝着皇甫嵩和鲜于辅都拱了拱手。
言外之意,在她出兵后,关中周遭的戍防和长安城内部的巡防情况就交给两人了。
这种明确的放权表现,让鲜于辅这位刘虞旧部放心了不少。
但说实话,长安城经由过先前的一番重新规整后,对宫城衙署金吾卫和民户之间的界限分割得相当清楚,近来入关的人口在身份上也都经历过盘查,会在安全上出现问题的可能性相当低,故而乔琰主要还是和皇甫嵩交代。
“原本是想在三月春耕之前将潼关给修建完毕,可惜因进攻汉中的缘故,那边擅长于山地作战的人手我都必须调拨离开,只能由皇甫将军带领人手将其接下了。”
在长安与洛阳之间,最出名的关塞原本应该叫做函谷关。
这里就是秦出中原一统天下的雄关要塞。
但随着四百年间的河道冲刷,函谷关附近的稠桑原北侧,被冲出了大片的滩涂地,函谷关的天然关卡自此不复存在。
若有人想要进攻长安,大可以通过绕行滩涂地的方式来走。
甚至连稠桑原本身也在多年冲击之下变得不再陡峭,让人可以通过攀援的方式通行。
这就意味着,要想依靠函谷关拦截住从关中以东来的敌人,光靠着原本的那座函谷关是不够的。
故而在董卓携带刘协西逃至长安后,意识到这一点的段煨对董卓做出了提醒,得到了董卓的应允后,就在函谷关以西的地方重新修建了一座关卡。
利用黄土高原、黄河、秦岭、潼河等地形屏障重新形成对关中的防护。
因为潼河的缘故,得名为潼关。①
乔琰进驻了关中后也得到了这座关卡的守备权限,所以前来给袁绍送粮食意图修复关系的许攸,当时就是被乔琰从这里丢出去的。
可在董卓的绝大多数防备是冲着北面的乔琰而来的情况下,这座本应当修建得更具备雄关铁牢之效的潼关——
其实有点偷工减料。
在未央宫的修缮、紫宸殿与灵台的修建以及长安城中的道路翻修之后,潼关的加固也提上了日程。
可惜目前她的头号职责还是进攻张鲁,起码要让她拿下的这个大司马位置发挥出其进一步的效果。
皇甫嵩颔首应下,又忍不住在此时调侃道:“烨舒于早年间便已有州牧之名,果然是将心性给锻炼出来了。”
大司马的高位放在谁身上,只怕都不能有这样的平静。
她这幅表现,真得让人感慨,有些人经由少年历练之后,确实有着非同一般的沉稳。
乔琰回道:“皇甫将军这话说得也不全然对,置身高位,人皆有欣喜与惶恐并作的情绪,但方今时局下,我若因一个大司马位置而忐忑焦虑,又或者是骄傲自满,只会给敌人可乘之机,倒不如当做早先那加在骠骑将军前的大司马和如今的官职没甚区别,本着在其位谋其职的准则就是了。”
皇甫嵩闻言笑道:“那便让我看看,你这位大司马要如何指挥刘焉这位大将军了。”
若非此番往汉中的一路多为山岭,且是秦岭这种特殊山岭地形,皇甫嵩还挺想跟着一起去的。
但无论是他还是卢植都已过了精力旺盛的阶段,此时便不适合再行此事。
乔琰显然也深知这趟行军的特殊性。
即使他们这一方占据了让刘焉来不及应变的先手优势,也不能改变一个事实——
从关中突入汉中的路并不好走。
所以为了这一趟行军,她带上了身在关中的两支堪称山地战好手的队伍。
一个是姚嫦的羌人队伍,一个是褚燕所率领的黑山军。
在乔琰原本的计划中,这两支队伍本是要协助程昱,朝着弘农与河南尹方向扩张的。
但在轻重缓急做出了一番调整后,他们最合适的去处还是随同乔琰进入汉中之战。
另一支和乔琰一道进发汉中的,就是由赵云所统帅的军队。
这支军队原本巡防于从陈仓到长安的一线,负责各处对益州的隘口。
但在这会猎计划制定后,也就意味着她可以以进攻来取代防守,赵云就自然应当随同她进军。
而后,在决断此次的随军军师上,乔琰放弃了带上郭嘉,而是让其留在长安配合程昱应变荆州豫州兖州的情形。
戏志才留守并州,确保冀州和凉州方向无有突破关口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