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款的第一单生意,来自熟人介绍。三轮车话密小伙儿万五一的那位史姨夫,家中刚好有两个将要升中学的姑娘,镇上学校离家走走要四五十分钟,有辆自行车可以大大节省去路上的时间。 帮着从车站送信儿那天,万五一就知道了要开自行车店的事,回过以后先是帮着赵家插了个队,把盖房要用的红砖往前提了提日期。跟着就跟家里这些亲戚们说了镇街上要有自行车卖的事。 他天天都在街上转悠着靠活儿,消息自然是十分灵通。早早的就从赵文多口里知道了开业的日期,提前就跟家里的那些亲戚们打好了招呼。 正好又是赶大集日,好几家十几二十口子人,一起结伴就来到了镇街上,被那一排排绽新的车子晃的直睁不开眼。 史姨夫不愧是镇上第一个万元户,大手一挥,几家亲戚的车子他包了。自家姑娘选的是两辆朱褐色的长久牌二六斜杠,在大杠的基础上又要贵上四十元。 两辆车六百四十元,加上几家亲戚的车子,总计消费一千伍百六十元。赵明玉忍痛给抹了十块钱的零头,引得几家人都挺高兴。 围观的人群,发出一阵阵惊呼。 哪看过这阵势,自行车不光是成批的卖了,现在又出现了成批的买。什么稀奇事今天可都碰见了。 就连那捆的十元大团结,多少人都是头一回见,光是看那一张张数钱的动作,都觉着过瘾。 “哎妈呀,这么老些钱,得攒多久,可真舍得花。” “要不人家怎么叫史万元呢,有钱。” “别瞅着钱多,可都不是乱花,正经置办了东西,自行车可是大件儿,谁家有辆往后出门办事儿可就方便老了。” “确实是,我二姨家表妹马上要结婚了,得叫她婆家给买一辆,要二六款的漂亮。” “我家二小子秋天就得上中学了,得给他弄辆车,来回上下学方便。” “就是,孩子上学可得给考虑了。一百八十块钱的二八大杠就行,又好用又实惠。我也得跟我们家那口子商量商量,不行也弄一辆回去。” 人群里议论不断,看着别人买车,也跟着眼热,一些人跃跃欲试。 恰在这里,车行门前打出条幅:开业大酬宾,买车送铃铛,另赠任选小吃一份。 车铃铛属于全车配套零件,本就包括在内,只是有这个‘送’字就显得卖家大方,买家可以占些便宜,比较微妙的心理暗示。 至于后面的送小吃,那就是实打实的真送了。店面紧临着小吃街,这些小摊贩生意越好,客流量就会越多。客流量越多,过来看车买车的人就多了。可以说,两方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这也是赵文多临时想到的催销方式,这些个小摊商贩们可是镇上最早一批下海吃螃蟹的人,也是最先赚到钱的那一部分。而他们还有七大姑八大姨,有了这些人做傍样敲门砖,那胆子也都跟着大起来,紧随其后都是撸胳膊挽袖子就是干。 毫无疑问,这些个迅速富裕起来的群体,也将是最先购买自行车的潜力人群。 赠送小吃,也是从另一方面促进购车的目地。 这个将将发展起来的时候,惯有的观念里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方式,先是把人的好奇心给吊了起来,新奇的东西总是能引起更多的兴趣。 本来还有所犹豫的那些人,看见条幅的那一刹那,就下了决定掏钱买车。 第一份小吃单就这样送了出去,买车人拿着手开单兴匆匆的跑去买了份切糕回来,递给老婆孩子吃,嘴上还一个劲儿嚷着:“不要钱,真的不用花钱,是真的。” 可不是真的吗,赵明玉提前过去,都挨家打过招呼了,见着手开单就放吃的,过后跟店里结算总账。 光看着门口那里三层外三层的人,今天车行里的生意就差不了,跟着借光还能多卖些小吃,哪家摊主不干哪,这么好的事儿巴不得天天都来上演呢。 有了这第一个人试水和他连吃带嚷的一顿嘘唤,那些个还在观望的人,也终于不再继续干想了,来点实际干货,掏钱买车换小吃,甜了嘴还能露露脸。 这时候人多,谁买车那都是多少双的眼睛瞅见的,这要叫哪个亲戚邻居街坊的知道了,一准得给宣扬出去,谁家的谁谁都买上自行车了,他家条件是真好呀。 推上车子走,那得多展扬一件事儿,里子面子可全都有了。 抱着这种思想的人还不是一两个,一会儿的工夫,展车区域就上了十几二十号人。 但凡是上手挑选的那都是成心的买家,光看热闹的人都懂规矩,光拿眼睛看,不会上手摸,大多数都是站在外围圈子里。 “我就要这车二八的,能载人能驮东西,还是它划算。” “二六的车子好看,骑着老
第九十三章 生意不错(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