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捡漏空欢喜(1 / 2)

卧槽,叶华荣狠狠拍了自己一巴掌,自己好像真的有些意淫过头了,投资南湾的企业就是痴人说梦,做梦都没有这样的好事,想了半天,真的想了个寂寞。

在1980年前,南湾市严格限制外国资本的进入;1980年代中期,逐渐放宽对资本市场的管制;2000年后,南湾才开始解除对国际资本的管制。

为什么南湾会对外国资本的进入严格限制?

二战前,日本资本全面控制南湾经济,当时南湾规模资本2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53万家,台籍企业家数量仅为8.3%,占总股本的9%而已。gd接管南湾后,全面接收日资企业,长期控制南湾90%以上的工业企业,为达到垄断目的必须严格限制外国资本进入。

资本的原始积累是血腥的,1950年后的南湾百业待兴,而想要实现农业向重工业的转型,必须经过专制的经济政策,例如为了保证廉价的劳动力,工人无罢工权、官方工会由一党控制;人为控制和调节的低汇率和金融政策,禁止私人拥有黄金、外币管制、压低台币汇率;政府主导产业发展和特殊优惠政策吸引投资,减免租税、设立产业区、强行降低交易成本,,,.

换而言之,南湾的经济发展是依靠专制机器压榨工农血汗而来的,资本主义市场秩序的建立依赖于党国一体的专制政府推行的资本主义,并非是所谓自由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在这种背景之下当然要严格限制外国资本进入。

一个国家或地区由农业向重工业转型非常艰难,以韩国为例,为了获得外汇购买外国工业设备,朴老板派出30万雇佣军帮助美国打越南战争,六七十年代更是忽悠三百万年轻人到欧洲、中东打工赚外汇,为了获得日本经济援助,甚至割让给日本几个岛屿。韩国能发展成为发达国家,那也是通过压榨年轻人而来,也就不难理解韩国的中老年自杀率冠绝全球,数十年奋斗财富被一场金融危机化为乌有,找不到活下去的丝毫意义。

五十年代的南湾面临同样问题,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百业待兴,严重缺乏外汇,每年还需要把大量财政支出用在军费上面。

为了获得外汇发展民生工业,南湾于1959年台湾开始实行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尽管经济在整个60年代以年均近10%的速度快速增长,但国际贸易一直是逆差,经济发展与资金不足、外汇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

为了限制资本外流,筹集建设所需的资金,于1962年颁布了《对外投资办法》,一个以“管制为主”的对外投资政策,对投资海外采取逐案严格审核方式,明确指出对外投资除有利于开拓市场,有助于岛内经济发展外,其它投资一律严格限制。

进入70年代,由于南湾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战略的成功,外贸进出口额均以近30%的年增长率快速增长,并于1971年首次出现贸易顺差,此后基本一直处于顺差地位,外汇储备逐渐增加。

同时,七十年代爆发两次石油危机,全球陷入通货膨胀,世界经济不景气,南湾产品外销面临国际市场尤其是亚洲新兴国家的强劲竞争,产业资本对外扩张的需求大增。为了配合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政策,发展重化工业,促进经济转型,缓解石油危机对经济的冲击,才放松了对外投资的直接管制。

五六七十年代处于高压统治下,也可以理解成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取得效果非常不错,南湾经济在40多年间一直维持着8%以上的平均经济增长率,有些年的经济增长率甚至达到20%、30%。

南湾对外投资要求那么严格,对于外国资本的进入限制当然更加的严格,辛辛苦苦赚些外汇,自然不可能让外国资本把外汇赚走。

那1980年之前外资不能进入南湾?

这不是废话嘛,没有外资的进入,南湾怎么可能实现农业到工业的转型,只不过进入南湾的外资是以国家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重工业,正好符合南湾发展的需求。

1950年代,欧美发达工业化国家的资本需要寻求成本低廉的劳动力替代国内实体工业,也就是所谓的产业转移;同时欧美发达国家希望通过亚洲周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联盟和经济发展,围堵处于在亚洲扩张的社会主义阵营;随后发生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带来的军事需求,欧美自然积极支持小弟的专制统治与经济发展。

而南湾便是直接受益者,仅从1950年到1965年,南湾接受到的美国经济援助达14.8亿美元,因此南湾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得到快速发展,说到底还是受益于冷战两极格局。

大哥美国非常的给力,钢铁、汽车、化工、机械、电子等落后的产业大量向南湾转移,不断提高南湾商品的出口配额,南湾也才快速实现工业化,国际贸易实现顺差,同样受益的还有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家。

南湾也是前两年稍微放宽外国资本进入条件,不过对资本的外流还是有着严格的限制,可以理解为南湾赚钱南湾花,禁止新台币兑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