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一章 热烈争论(1 / 2)

欧阳轩所提的措施,众人并无意见,也结合自己的分工提出了相关举措。李爽提出“水利是粮食生产的命脉”要利用水枯农闲之际,多开挖沟渠多开塘,这既有利于抗旱防涝,也能限制蒙古骑兵的活动。开挖沟塘看似减少了粮食种植面积,但水面可以养鱼虾和种植莲藕、芋头等作物种植,更增加了土地保墒能力,沟塘内的淤泥也是极好的肥料。

负责工业生产的李三儿,则提出建设盐酸、硝酸及纯碱、烧碱厂的请求。这几个原料和硫酸,俗称“三酸两碱”,是化工产业的重要原料,对化工专业的欧阳轩自然不是难事。早在霹雳军下山之前,在他的指导下研究院和工业公司便研制出了生产方法和生产工艺,只是囿于关键原料缺乏无法制造出来。现在霹雳军的辖地比鸡冠山区域大了十数倍,通过自己开采和商队得到关键原料,规模生产自然提上了议事日程。如在无根山附近的义兴乡的芒硝矿便开始了大规模生产。这芒硝便是欧阳轩口中的硫酸钠,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至于李三儿为什么不提硫酸的生产,则是因为鸡冠山中的铁矿石大多为含硫较多的菱铁矿,作为炼铁的副产品现在仍有较大库存,另外将煤炼成焦碳时也可以收集大量的硫化物制成硫酸。

当前霹雳军商贸主要与蕃区和夷区的茶马贸易为主。茶叶虽然交易量大,但雅州才是主产区,眉州、嘉定也有大量出产,霹雳军的茶叶与之竞争,并没有太大的优势。瓷器、铁制农具虽然利润也丰厚,但交易量并不大。要靠商贸利润购买骡马倒无太大问题,但要购买昂贵的战马却不现实。实际上霹雳军商贸队一年挣的钱,也买不到上次缴获的草原部落那四百匹战马。霹雳军工矿产品中,煤、水泥产量虽大却不适合长途运输,也没有市场需求,铜、铅、汞等产品能卖个好价,但产量连霹雳军自己都不够用。铁的产量虽大也有库存,但作为军事工业最重要的原料,也不会轻易出售。

李三儿现在按欧阳轩要求,正积极开发生产消费产品,拓展嘉定至重庆乃至大理国的市场,甚至可能的话,也倾销往蒙古人占领区。首批准备开发的产品除了浆洗衣服的碱外,重点便是玻璃。这东西看起来亮晶晶,如果做成餐具器皿一定会受到达官贵人的追捧。欧阳轩坚信“有钱人的钱最好赚取””,他们才是商品买卖的主力。当然优先开发玻璃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便是制作望远镜,这东西在军事上的作用毋庸置疑。

李三儿滔滔不绝,却引得四名军方人员不爽。在曹二狗等军方人士看来,火器等军工生产才是大事,可李三儿的发言与之并不沾边,反而是围绕如何赚钱,满嘴的铜臭味,实在不像官员而像个商人。甚至连一向沉稳定的余柱也提出,火器生产实在滞后,是否因为重视不够,这军工厂的管理是否有待改进?这些诘问让李三儿涨红了脸。

实际上,曹二狗等军方高层人员也知道搬迁工厂涉及的事务极其庞杂,李三儿带着手下的几千人没日没夜地干,着实非常辛苦。但扩军以后各旅的火器缺口实在太大,着实影响了训练。要是这时候蒙古人打来,如何是好?便忍不住抱怨了几句。欧阳轩最清楚的李三儿难处,当下便按下了争议,又将各旅的火器进行了调配,优先满足关键防御和作战部队的需要。至于其他部队的火器缺口,只得慢慢等待。

这工业体系的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就拿大邑军工厂来说,这绝不是将万家坪和琉璃坝的军工厂搬下山那么简单,也不仅是扩大了规模增加了人手,而是整个军工生产体系的大规模升级换代。毫不夸张地说,在生产设备和动力、人员管理、技术标准、质量控制等方面已与原有军工厂差别极大。以炮管生产为例,以前是用铸造法生产,是将铁水浇到模具之中;现在改进为镗铣法生产,即用车床对实心圆铁柱加工成炮管。这种方式生产出来的炮管质量极好,次品率也低,但得先制出精铁车床,还需要锻压机,这两个设备都需要动力驱动,所以还需拦水筑坝以获得足够水能。这也是大邑兵工厂至少明年初才能投产的原因。

在欧阳轩的计划中,霹雳军的一线部队将逐步列装新型火炮火枪和手雷,换装下来的武器则一部分用来装备二线部队,一部分则拿去售销给友好势力。军火交易从来都不是单纯的买卖,而是建立政治联盟的手段之一。当然,销售武器也是因为缺钱。特别是近期霹雳军各项事业快速扩张,大规模的建设和军队作战都需要海量的资金,这让欧阳轩和李爽等人头痛不已,自然不会放过军火买卖这个暴利行业。有了充足资金的支持,研发和技术投入才会越来越多,进而研究出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对于不可避免的技术扩散,则是能延迟则尽量延迟,但绝对是阻止不了的。基于这种思路,欧阳轩的想法是要尽快形成良性循环的研发体系和完善的工业基础。即便蒙古人偷得火器技术,也无法规模生产,或者生产出来的也与霹雳军火器有代差。照样被霹雳军先进技术碾压,照样会被霹雳军的强大生产能力吊打。

联席会议的最后一个议题是讨论如何营救被俞兴父子扣留的铸炮技术人员。在会前,董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