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身家不菲的存在! 而捧角儿又细分为很多种,前台捧,后台捧,文捧,武捧,艺术捧,经济捧等等,期间又相互穿插,搭配混用! 什么叫文捧? 就是戏迷们搜肠刮肚,落尽世间美妙之词,着文、作诗、集册、题匾,甚至在报纸上连番的撰写对这位演员的艺术的喜爱! 这必须要是那些有文化的人才能够做到的! 什么叫武捧? 就是预定包厢,或者预定座位,只要角儿一登台,下面就是一个碰头好,接下来,不管角儿是唱是念,必定是一句一个好! 不过,这种捧,对于演员来说,利弊各半。 而且这种捧角儿的方式,大多数都是演员自己请人来捧自己。 而且这些演员大多数都是那种半红不红的角儿! 过去有一位京剧演员被人戏称为“烂肉面”! 什么意思呢! 他的艺术可以说差强人意,但是,每次演出的时候,下面总有固定的一群人武捧! 只要他一出场,下面的这群人就开始喊好! 那些对这位角儿不了解的戏迷,还以为这是什么了不起的大角儿呢! 但是,唯有那些经常看戏的人才会小声的滴咕,“嘿,这‘烂肉面’又来了!” 这“烂肉面”说的既是下面的捧角儿人,也是台上的那位演员! 所谓的烂肉面,是只在过去京城的“二荤铺”或者小饭摊儿上专门出售的一种面食! 就是用猪肉打碎了之后做的卤子,而这些猪肉都是切下来的边角料! 这种面食最便宜,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就是一种难得的美食了! 而这位被人称作“烂肉面”的演员,本身也没有什么钱,所以,只能请了一群人来捧自己,而代价就是每人一碗烂肉面! 不管是文捧还是武捧,都算得上是前台捧! 而后台捧,那就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了! 这是戏园子老板或者后台管事才能做到的。 无非就是把角儿的戏码儿往后挪! 能唱大轴儿的绝对不唱压轴儿,能唱压轴儿的也绝对不去唱倒三! 再有一个就是在水牌子上,把角儿的名字尽量靠前,而且还要写的大如斗! 这种捧角儿的方式,不是很常见,因为这不利于后台的稳定! 而所谓的艺术捧,就是帮角儿到处淘换戏本子,改编戏词,说戏,择毛病。 这种人,几乎每一个大角儿的身边都会有! 梅兰芳的身边就有齐如山。 梅兰芳大部分的新剧,时装剧都是由齐如山亲自操刀的! 梅兰芳和齐如山亦师亦友,可以说,如果没有齐如山的帮忙,梅兰芳未必能有今日的成就! 程砚秋的身边有一位翁偶虹。 《锁麟囊》这出成就了程派艺术的京剧,就是出自于这位京剧大作家之手! 翁偶虹不但给程砚秋写了《锁麟囊》,一生创作整理剧本多达上百部,不少京剧大师的作品,都是他创作出来的! 最了不起的,就是这些艺术捧的人,每一个都对京剧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最后一个经济捧就不用多说,就是花钱! 而捧角儿最开始是一个人,然后几个人志趣相投,起先就是因为角儿的某一个唱腔或者某一个身段,大家聚在一起聊一下! 后来话题的范围就越来越广了。 甚至连角儿的祖宗三代,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唱的某出戏,某句用的什么腔,都如数家珍! 就跟现在的年轻人一样,说起自己的偶像,什么血型,星座,喜好,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 再往后就生成了团体组织,他们有书面章程,定期举行会议! 跟现在的粉丝群差不多,但是更加的规矩。 捧梅兰芳的有“梅党”和“梅社”。 捧尚小云的有“醉云社”“听云集”“尚友社”。 捧荀慧生的叫“白社”,这是因为荀慧生早年的艺名是“白牡丹”。 这里面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当然,玩笔杆子的剧评家必有几位。 角儿的演出预告一贴,他们就撰文投送报社,所言无非溢美之词,既为票房做了广告,又对舆论做了导向,算是预热。 一散戏,笔杆子又赶回家写这出戏怎么怎么好,角儿在台上唱的怎么怎么棒,当晚就送至报馆。 清末民初大琴票陈彦衡说过:“观剧家对演剧家贵有监督纠正之责,而非徒事赞扬称颂之能。梨园老角儿能享大名,得力于观剧者砻磨,正自不少也。” 1913年,梅兰芳第一次到魔都演出,那一年,梅兰芳才19岁! 头牌王凤卿为了提携梅兰芳,主动提出让梅兰芳唱一次大轴儿! 能够头一次来魔都就唱轴子,这对于梅兰芳来说,可是一件人生大事。 首先,这个戏码必定要又响又硬! 梅兰芳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排了刀马旦戏《穆柯寨》! 当天的演出,梅兰芳在舞台上卖力气的演出,下面的戏迷们自然是叫好声不绝于耳! 梅兰芳在魔都的第一场大轴演出,大获成功! 但是,散戏之后,后台的梅兰芳还没来得及卸妆,“梅党”的几位领袖就联袂而来。 “你在台上常常会把头低下来,大大地减弱了穆桂英的风度。因为低头的缘故,就免不了哈腰曲背。这些我们不能不纠正你,你应该注意把它改过来才好!” 几位“梅党”的领袖对于梅兰芳的错漏没有丝毫的客气,梅兰芳当然也是悉心的求教。 梅兰芳知道这是因为自己扎靠的本事还欠火候,所以,他拜托这些人帮自己纠正这个毛病! 毕竟,演员在舞台上的时候,对于自己的一些问题很难顾及的到,尤其是这种低头的小毛病,都是不经意的时候就会出现! 所以,梅兰芳跟这些人商量了之后,最终做出了一个决定! 就是下一次演
第一百八十章 捧角艺术(求月票)(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