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6章 招商会(下)(1 / 2)

回到将军谷后,又是一番忙碌。

郭磊忙着签核合同,张一峰忙着敬酒。

无论是否与农场达成合作,只要是来的,都当面表示感谢,并且,还精心准备了礼物。

绝大多数人,在签了合同,吃完饭便告辞离开,但也有一部分人留了下来。

高端食材毕竟只是少量,颠峰绿色农场的绿色蔬菜,他们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只不过,与山之缘农场不同的是,颠峰绿色农业,暂时没有现成的蔬菜,下午的招商会,就是为了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

在下午的招商会上,张一峰再次亲自出马,介绍了蔬菜的研发过程,说白了,颠峰绿色农业的技术,就是脱胎于山之缘农场,只不过是简化版。

卫斌详细的介绍了种植规模,年产量预估,蔬菜品质以及未来的发展。

并且,还播放了豪盛连锁酒店,食客在食用时的随机采访视频,大家都对颠峰绿色农业的蔬菜,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与上午的环节不同,下午还有现场试吃环节。

张一峰让人购买了不同绿色蔬菜,由厨师现场烹饪,请所有与会嘉宾品尝。

毫无意外的,每一道菜,获得最高评价的,都是颠峰绿色农业种植的蔬菜。

实在是颠峰绿色农业的蔬菜太特殊了,在口感上,碾压同类蔬菜。

用老百姓就常用的一句话说,就是:吃出了小时候的味道。

营养价值更不用说,有检测报告为证。

与会的餐厅代表,也乐意与颠峰绿色农业合作,纷纷达成合作意向。

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好吃不贵,没理由拒绝与这样的公司合作。

毕竟又不是现在立即采购,完全可以等蔬菜种植出来以后,再验证嘛,如果达不到这样的标准,再拒绝也来得及。

蒋文远和施新生看到如此火爆的场面,更加坚定了与张一峰合作的信心。

由于时间相对比较充裕,张一峰又安排了记者采访环节。

记者甲问道:“张先生,你说颠峰绿色农业的种植技术,来自于山之缘农场,请问,你是在说,你们有自己的科研团队吗?为什么从来没听说过?”

张一峰解释道:“山之缘农场和颠峰绿色农业的种植技术,确实来自于同一家科研团队,至于你们没听说过,这很正常,出于安全考虑,我们一直没向外界透露。”

记者乙:“张先生,有人说,你在将军谷有自己的实验室,这些蔬菜,都是从你的实验室研发出来的吗?”

张一峰:“在将军谷,我确实有实验室,但这只是为了方便我工作,种植技术只有一部分来自于我的实验室,至于其它的,抱歉,我无可奉告。”

记者丙:“张先生,既然种植技术都来自于同一家实验室,为什么二者的口感差距这么大,我有幸品尝过山之缘农场的食材,比颠峰农业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请问,这是不是意味着,颠峰农业使用的技术,是山之缘农场淘汰下来的残次品?”

张一峰惊讶于这个记者思路,虽然事实就是这样,可惜,他不可能承认。

笑着说道:“这位先生,你的这个问题非常尖锐,也很有误导性,但事实并非如此。”

“同样的种子,在不同的环境下,种植出来的蔬菜也是千差万别,这也是为什么,山之缘农场的蔬菜种植,一直没有扩大规模的原因。”

“不是不想,而是没找到与将军谷环境类似的地方,越是高端的种子,对环境的要求越高,生长条件越苛刻。”

“而颠峰农业的蔬菜则不同,在品质上虽然不如山之缘农场,但是它更具有普遍性,可以适应绝大多数生长环境,不知我这么解释,你能否理解?”

许多人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原来,山之缘农场一直不扩大种植规模,原来的蔬菜的生长环境要求太高。

想想也是,如果真的那么容易就种植出,如此高品质的蔬菜,哪里会轮得到张一峰呀。

记者丙追问道:“张先生,你的意思是说,颠峰农业实用的种植技术,是可以全国大规模推广的,是这个意思吗?”

张一峰点了点头,“确实是这样。”

记者丙再次追问道:“都说你是最具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那您想没想过,直接出售蔬菜种子呢,这样一来,全国数以亿计的农民,都可以得到实惠。”

张一峰摇了摇头,“你可别乱给我戴高帽,我承担不起。”

“回馈社会有很多种方式,比如说,我与西南省合作,同样是在回馈社会,为省政府增添收入来源,贡献税收,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当地农民收入。”

“你不能竭泽而渔,如果只销售种子,投入的研发成本什么时候能赚回来?如果连本钱都赚不回来,长此以往,还会有谁愿意继续在技术投入?”

“不要总是搞道德绑架,搞仇富这一套,这很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难道我每年捐赠企业10%的利润,做的还不够吗?”

不等他反驳,又说道:“好了,回答你的问题够多了,下一位。”

记者丁:“张先生,你的实验室研发力量如此强大,可以跟我们介绍一下吗,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