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皇宫。 这几日,朝堂气氛很是紧张。 边境日日都传来战事焦灼的消息。 打确实是打起来了,但战争结果却似乎有些不尽如人意。 消息上说:战争如火如荼,双方不分胜负。 老百姓们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边境战况细节,街头巷尾也都在讨论这件事,官府屡禁不止。 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文官,并没有觉得这是多大的事,但一些经历过战场的武将,却能从描述中感觉得到战场的激烈。 这一日。 早朝,皇帝上了朝,底下的大臣,纷纷就这次大战,发表自己的意见。 关于对付大周太子的事情,大家只敢在私底下说,没有人敢在明面上提出来。 是以,早朝上说的最多的,是和战事相关。 “皇上,看战报来说,这一回蛮夷是用了所有的力量,那么多部落,几乎全部都出动了,而且居然还有从后方包抄的。” “看这个势头,蛮夷这一次为了要跟我们争取到互市的权益,是要背水一战了。” “皇上,虽说我们有十万大军,但在这种情况下,若真正和蛮夷打起来,怕是也讨不了好处。” “虽然此次边境有秦将军,但是秦将军久不在边境,怕是一时半会也协调不了。” “是啊,吴将军又战死了,现在整个局面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很好。” “皇上,是不是要把周围几城的驻军也调过去支援?” “皇上,微臣认为不妥,每一次蛮夷来犯,周围几城都要受到劫掠,若是贸然调离驻军,那么周围几城,就变成了蛮夷待宰的羔羊,到时候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不可挽回的事情。” 这些声音里,有些明白的大臣也站出来,趁着机会大着胆子开口: “皇上,此时大周太子在边境,可以鼓舞士气,应该大捷在望。” 说这种话的大臣,很是大胆,明面上似乎没有说什么,但是暗示却十分明显。 大家都知道大周太子意味着什么,也都心知肚明皇帝一定会对大周太子出手,但若是国难当前,这种事便可以放一放,以后有的是机会,眼下大局为重。 听到这样的话,皇帝明显不满,但是边境大战,战况不明,他也有些揪心。 一是若大魏十万大军还打了败仗,那蛮夷必定会欲加猖狂,说不好西凉也会蠢蠢欲动,其它边境的小国也怕来进犯,墙倒众人推,这才是他真正担心的事情。 皇帝听着心烦,让众人退了朝,却独独留下了齐王。 御书房里,皇帝看向齐王: “此事,你怎么看?” 李元齐想了想,开口道: “父皇,儿臣以为大敌当前,确实不容有失,但,大周太子,也一定要除掉。 “儿臣以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大军那边先别动,所有人都先对敌,但我们后方的暗卫,可以按照原计划行动。” 原本皇帝听到前面还有些不满,再听到后面一句时,点了点头,嗯了一声,表示赞同。 蛮夷要打,但是大周太子不除,他寝食难安,卧塌之侧岂容他人安睡。 皇帝从架子上拿下一个盒子,往前推了推: “这是西南预备营的一万大军,营长是朕从前身边的人,朕现在把它给你,你,务必要把大周太子的命留在西北。 “若没有完成,你便提头来见。” 李元齐不由得身形一晃,看着面前盒子里的虎符,眼睛发亮,不由得咽了一口唾沫。 皇帝给他下了死命令,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皇帝在告诉他:他跟大周太子只能活一个。 但是,却给了他兵力。 这在朝堂,是头一回。 李元齐跪下,对着皇帝磕头: “是,父皇,儿臣遵旨。” 出了御书房,李元齐捧着手中的盒子,手指紧紧的握住,忍住心中的忐忑,往齐王府而去。 回到府邸,想到上次说的身边可能有奸细,李元齐放弃了找大家来的想法,而叫来了最核心的两位幕僚,他们绝对可以信任。 两位幕僚当听到说,皇帝给了他一支军队,顿时面露喜意: “王爷,手上有兵权,这是绝对的势力,虽说是为皇上做事,但这件事了,皇上也不会收回去,这是对做事的嘉奖。” “王爷,可喜可贺。这不仅是皇上的信任,也为以后王爷手上的势力打下基础。” “是,王爷,有了这一万预备营的士兵,大周太子绝对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