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平最近真的要愁疯了,此前有幸被选中成为《红楼梦》的作曲家,他兴奋的好几夜都睡不着,真的开始这项工作之后,他才发现,曹公真的给他留下了一个天大的难题。 一部《红楼梦》,曹公给后人们留下的词作首首经典,可如何给这些词作配上相应的曲子? 王利平犯了难。 当初,接下这个差事,身边的朋友同事都非常不理解。 因为他已经是国内非常著名的作曲家了。 不仅创作了《驼铃》、《牧羊曲》等富有民族风味的歌曲,还写出了《太阳岛上》、《大海啊故乡》等传唱度极高的作品。 在别人看来,王利平顺风顺水,已经达到了创作巅峰,完全没有必要来趟《红楼梦》这潭浑水。 因为谁都知道,参与《红楼梦》这等名著的创作,本身就是受累不讨好。 当初《红楼梦》立项的时候,就曾有人说过:《红楼梦》,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改。 如果曲不达曹公之意,那就是彻头彻尾的失败。 可王利平不管那些非议,因为这是他的梦想,在他看来,《红楼梦》是文学巨著,同时也是一个感情最丰富的世界,最适合音乐表现。 很早他就有过想法,一定要写一部音乐作品,按《红楼梦》的情节一段一段把它写成不同场景,变成一个音乐的图画。 现在机会来了。 王利平也满怀热情的投入到了工作当中。 按现在电视剧的创作惯例,作曲家都是在拍完戏,看完样片后才开始谱曲,但在《红楼梦》剧组只有导演,演员还没入组时,王利平就已经加入其中。 但是,兴奋了不到半天,王利平的心情就沉重了。 他甚至觉得自己着实胆大妄为,写成了当然皆大欢喜,写得不好可就麻烦大了,想翻身都难。 等到真的要落笔时,王利平甚至感觉脑袋里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没有一个音符。 《红楼梦》里头有人生的悲欢离合、家族的枯荣、社会的兴衰,这里的中国文化何其繁复,何其深刻,谁能说得清楚?谁能唱清楚? 最无助的时候,他甚至会想,当编剧多好,《红楼梦》里什么人物说什么话,办什么事儿,什么结局,什么开场和下场,都写得清清楚楚。 美工和道具也令人羡慕,谁穿什么衣裳,什么花纹和质地,家里头什么装饰,书中都费尽了笔墨。 唯独音乐,翻遍《红楼梦》各个版本,从头到尾没有一个音符。 这时候,王利平才意识到自己要无中生有,要一个个把音符给找出来。 要写成什么样呢? 王利平发现,无论是流行,还是现代都不行,六七十年代的音乐风格更没戏,缺少人情味,戏曲、民歌也不足以表现某些感情。 最终,王利平决定十三不靠,创造出一种只适合《红楼梦》的音乐方言。 在确定主题曲时,王利平和王福林讨论过后,达成了一个共识,在曹公的原诗词中选择一首。 反复思量后,王利平提议用《枉凝眉》。 一来,它勾勒了宝钗黛的爱情主线,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爱情的对立面都在这儿了。 二来,它预示了悲剧的结局,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第三,它的词极好,一唱三叹可入乐,把那种惆怅的思绪,缠绵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为了创作,王利平几乎到了痴狂的地步,饿了就吃点儿最简单的,困极了就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醒来接着写,甚至把很多梦话写在了曲谱上。 一开始什么都没有,慢慢有了人物、故事、性格,最后其他都隐去了,只剩下情绪、意境、情感。 但是,成曲之后,王利平却感觉,这首曲子还是没能道尽曹公的本意,总觉得里面缺点儿什么。 可等他再提笔修改,脑袋里又是空空如也,根本不知道该从何处下笔了。.. 怎么办? 这种感觉,王利平从来都没有过。 要知道,王利平的创作速度在乐坛可是出了名的。 他曾在三天时间内写出《太阳岛上》和《牧羊曲》两种不同风格的曲子,但这一回,他用了整整一年多时间,居然只写出了一首连他自己都不满意的《枉凝眉》。 今天本来正在家里冥思苦想,却接到了王福林的电话,让他到央视来一趟,说是要介绍一个很有才华的作曲家给他认识。 这让王利平心里非常不快。 当初两个人可是有过君子协议的,在接受邀
第一百七十七章 咋和我听过的不一样(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