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适用的界限(2 / 3)

万道长途 大脑被掏空 2096 字 2023-02-21

李启解决了‘统筹军需辎重’这种问题,但他却得到了一个新的问题。 他没有沉浸在自己轻松解决了问题拿到高分的喜悦里,而是陷入了苦闷的思考。 他被巨大的困惑笼罩了,甚至都有些不那么在乎真知道韵感受到的古怪了。 在解决这次的辎重问题的时候,他按照大巫弥信的方法,把辎重问题拆解成了每一个运粮者的问题,然后通过庞大的计算,用卜筮之法,算出了每个人的最优解,以此得出了群体的最优解。 这代表了大巫弥信那句话的正确性。 一个巨大的问题,是由无数的小问题组成的。 大巫弥信告诉了他,想要解决一个巨大的问题,就要一点点的解决小的问题。 摧毁一个世界群,需要一个世界一个世界的摧毁。 摧毁一个世界,则要一点一点的粉碎他的土地,海洋,和天空。 宏伟的事物向来是由微小的事物组成的。 那么问题来了。 举个例子,一滴水,是由无数的水分子组成的。 那么换而言之,想要彻底摧毁并湮灭一滴水,就应该去摧毁所有的水分子,把水拆成水分子。 换做是这个世界,也就是变成这个世界物质组成的基础,把水这种物质,拆成不能称之为水的水气。 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水就不再是水了呢? 单个的水分子或者水气,肯定不是水。 两个水分子,或者两小缕水气,肯定也不是水。 那么慢慢增加,十个水分子,一百个,一千个,一百万个…… 到底要到什么数量,才会变成水?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无数的小问题,是从什么时候,变成了一个大问题的? 李启陷入了迷惑。 他分不清楚宏观与微观的界限了,也搞不清楚‘可能的小问题’和‘不可能的大问题’的之间界限了。 要多少个小问题才能变成一个大问题? 要解决多少个小问题,才能让大问题消失? 李启陷入了沉思。 这个问题看似不重要,但李启却发现,这点实际上却非常重要。 用人们耳熟能详的理论来举例,那就是微观物体遵循量子力学,普通物体一定程度上遵循经典力学,宏观物体则遵循相对论。 那么,这几个事物的界限在哪里? 如果给你一个粒子,那么应该如何判断它会遵守量子力学的规律还是经典的物理法则?一堆粒子呢? 为什么一堆粒子堆起来,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遵循的道也不一样了。 明明是相同的东西,都是水分子组成的,但他们在不同的大小,所遵循的道是不一样的。 是水分子的时候,遵循微观的道。 聚集多了,就遵循宏观的道。 那,什么时候产生的这样的变化? 大问题和小问题的本质就是如此,这背后绝对隐藏着什么深刻的含义! 解决一个宏伟的大问题,需要用到一种道。 解决宏伟大问题下面的小问题,又需要用到另一种。 那么,怎么判断用那种?这种转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李启似乎感觉到了,自己摸到了什么东西。 在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之间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界限——量子世界的离奇现象并不会影响到宏观世界,这个界限保护着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物理之道。 我们从来不用担心微观中的那些波动会让自身坍缩,量子世界也不用担心宏观事物影响到自身的波动性。 这一层界限,李启第一次感受的那么清楚! 他要思考,他触碰到了这层界限,只要能够理解这个,他就更深层次的明白这个世界的本质,同时还能彻底领悟‘大和小’的区别。 如此一来,便更加圆融如意。 只是,怎么都想不明白。 一堆水分子,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变成了‘一滴水’的? 这不仅需要想,思考是得不出结论的,他要去实验,去亲自试试,去探求这一真相,去亲眼见证并且复现这一条规则的出现! 或许,这就是他化虚为实的关键。 之前举例都是用的粒子,可这个世界是没有粒子的,万物皆由虚无缥缈的气组成的。 虚无缥缈的气,聚集起来,就成为了物质。 中间自然也有一条界限。 气的数量只有跨过了这条界限,才可以成为物质,化作不同的事物,根据比例和结构的不同,生成万事万物。 李启勐的站起身,这课堂他是一秒都待不下去了,哪怕这里有什么东西在吸引真知道韵,他也准备之后再说。 现在的他,要去抓住这一层界限,免得刚刚冒出来的灵光消失! 李启起身,直接穿破了这个洞天! 这课,不上也罢! 李启强行从洞天之中脱身而出。 然后,却见那个游骑将军正好站在他旁边。 李启马上躬身:“老师,我忽有触动,想要暂离。” 那游骑将军点了点头:“你考了甲中,不错,对兵家之法有兴趣吗?” “有。”李启马上表示了肯定:“我对兵家之法很有兴趣,之后或许会再来学习。” 他是真的很有兴趣。 他也很好奇一点。 一个人,只是一个人。 那么,一群人,从什么时候变成一支军队的? 是跨过了什么界限,导致了个体变成了群体? 李启隐隐觉得,兵气和军魂的存在,就和这个界限息息相关,兵家一定对这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这让他愈发心痒难耐。 “好,那你先去吧。”老师颌首示意。 李启闻言,先行晚辈礼,然后拔腿就跑! 只是,李启刚刚出来,就看见有些旁听者追了出来:“等等!同学!可否与我们讲讲——” “同学,我想问问……!” 只是,他们还没追到,李启已经快步加速,顾不得身后还有人叫自己,麻熘的冲回家。 帮同学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