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也许只是用错了地方(3 / 3)

没啥毛病。

朱元璋亦是说道:“苏璟,你这话就太偏颇了,年龄和能力之间,怎么能如此联系呢?”

毕竟是儒家主导的社会,长者为尊的思想一直都是传统。

苏璟这话,已经有些挑战传统规则了。

毕竟谁都会老,不会有人想要自己老了就被抛弃。

就连朱标,现在看着苏璟的眼神里,都充满了疑惑。

苏璟淡然无比,说道:“我并未认为年龄大就是能力差,我也赞同年龄越大,积累越深的说法,但这是建立在一个人在一个行业内深耕的前提下。”

“比如匠人,木匠做了十年,那么他的木匠手艺肯定比新入行的要好,做官也是一样的道理,做了十年的官,自然要比刚做官能更好的处理政务,当然,不乏年少的天才,但这样的天才终究是少数,咱们没必要纠结。”

“也有在年老时突然开窍,或者年老时才开创一番事业的大器晚成之人,但这些依旧是特例。”

“我们既然在讨论这件事,那必然得去讨论普遍的情况,大叔,宋大人我们这么说没问题吧。”

苏璟看向朱元璋和宋濂,有理有据的说着。

朱元璋点点头:“没错,特例不可取,普遍情况才有讨论的价值。”

“仁远伯此言有理,无论是年少有成还是大器晚成,都不是大多数人该有的情况。”

宋濂亦是点点头道。

苏璟说道:“很好,既然这一点你们认可,那我的意思就很明白了,这些半百之年才好不容易中举的读书人,用来在当官积累经验的时间,就要比年轻的举人少很多了对不对。”

“而他们耗费半生终于中举,也正说明了他们在读书一道的天赋上,真的没有达到顶级的程度,当然他们的才智毋庸置疑肯定是无比优秀的。”

“我的看法是,这样的才智,有可能只是用错了方向,若是能够用对方向,他们就能发挥他们最大的价值。”

这就是苏璟想要做的事情了。

能够考中举人的读书人,脑子肯定都是佼佼者。

这些人的头脑,用来一直学习圣贤之言,论什么文章内政,是真的太浪费了。

这样的脑子,往科学的方向发展一下,必然能大大促进科学的进步!

科学,肯定不可能是靠苏璟一个人能搞起来,中国古代历史上,也不乏出现了许多的科学研究者,他们研究的东西并不比西方的差,也不比西方的晚。

但为何会出现落后呢?

那是因为没有出现科学发展的土壤和环境,这样的环境,首先就是得有足够的科学研究者。

“仁远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怎么能说是用错了地方呢?”

宋濂立刻反驳道。

他的思想里,读书就是唯一切最高的东西,干其他事情才是浪费。

但朱元璋不一样,他作为皇帝,一直以来都很看重官员的实务能力,他本人也是个务实的人,能让大明变得更强盛那就是值得支持的。

苏璟的这些话,也不是空口白牙,而是真的有实际例子支撑。

农学院里,读书厉害的人可不多,但偏偏就让大明的粮食产量大大的增加,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朱元璋看向苏璟道:“苏璟,你所说的对的方向,是什么?”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