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谁给谁接风(加更)(1 / 2)

锦衣状元 天子 1590 字 2023-02-21

公孙夫人听了朱浩的话,没太多感触。 但公冶菱心中却掀起惊涛骇浪。 对于唱戏的人来说,乐籍的标签会挂在身上一辈子,即便赎籍,也不可能逃脱,但朱浩却给了这些唱戏的人“退路”——你们不唱戏,可以到我的工坊来做事,就算是女人也可以教女学来谋生。 生下来就是乐籍的公冶菱,对此等事闻所未闻。 可对朱浩来说,这很平常。 你们给我做事,我保你们后路,不是很正常吗? 谁让我不但是戏班的班主,还从事制造业,顺带在教育方面也打算涉猎一下……旗下的企业多了,这个行当不行你们就换另一个,总归是熟人,别总让我去招揽一些不认识的新人,充分利用你们这些老员工,省了互相了解的过程。 很好嘛。 公孙夫人问道:“朱浩,你家里到底是做什么的?” 朱浩笑道:“以前是卖盐的商贩,现在搞点研究开开作坊什么的,不过我祖父乃锦衣卫千户,家里门路很广,总之不会亏待你们。” 公冶菱琢磨一番,觉得朱浩没有虚言。 戏班班主就没听说有谁不刻薄戏子的,但追随朱浩却不同,一年来唱戏赚了以往五六年的钱不说,现在连退休后的生计都想好了,人家说不亏待想来也能做到,不是嘴唇呼扇两下空口说白话。 “公冶姑娘,只是让你过来跟师娘认识一下,后面具体做事,还要等师娘诞下孩子后……对了,师娘……约莫等多久呢?” 朱浩一脸认真地问道。 公孙夫人没觉得怎样,想了想回道:“月余便可。” 还真是小户人家的心态,这是不打算把月子坐满? 朱浩很想提醒,你这是头胎,休息不好的话会落下病根…… 但再一想,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我一个孩子提醒你注意这个注意那个,你会听么?再说这东西真的有科学依据?不然为啥在后世科学昌明的时代,外国女人也从来不坐月子? 什么祝你顺产的话朱浩也不说了,安排好一切他还得赶回王府。 别因为袁宗皋回到王府,晚上门子、侍卫也要参与庆祝,早早便关闭府门,到时连回去都成问题。 …… …… 返回王府。 防备异乎寻常地松懈,或许值守的侍卫们频频被叫去喝酒,加上最近王府没什么事,以至于仪卫司那些老油条又恢复以往那种懒散的作风。 朱浩进院门时,有人看到也没过来询问。 朱浩回到寝室,发现京泓居然也在。 “小京子,你今天没回家?”朱浩笑着问道。 京泓斜着瞅了眼朱浩:“你不也没回家?” “呵呵。” 朱浩坐下来,正要拿出自己的书本,京泓将一个食盒放到他面前:“今天袁先生回王府,西院食堂加餐,我给你留了一份……我没动过筷子,里面吃食都是干净的。” 朱浩没想到京泓这么有心。 打开食盒,里面摆着两碟案鲜:油炸烧骨和干蒸劈晒鸡,旁边有个扣起来的大碗,碗里装着一整个东坡肘子。 待遇相当不错! 防止失联,请记住本站备用域名: “米饭我没给你留,本来盆子里有一些,但被几个侍卫带走了。” 京泓指了指朱浩的包袱,“你不是有干粮吗?就着吃就行……” 朱浩笑道:“我其实已在外面吃过了。” 京泓似早就料到,没好气道:“知道你有银子,但凡不回家,想去哪儿吃不成?真是没法跟你比。” 朱浩道:“不如当宵夜吧,晚上饿了我们一块儿吃……为表达感谢,明日我再给你买好吃的……” “不用了,晚饭我吃了不少,其实……我在家也吃过了,是我父亲让我提前回来,闲逛时看到厨房还有菜,就吃了一点,再给你拿了些……” 果然不是京泓自己想留在王府过夜,而是京钟宽知道袁宗皋回来,想让京泓进王府打听一下消息。 朱浩问道:“那你爹今天受到邀请了吗?” “没有。” 京泓回答得很直接,“袁先生回来,外人谁都没请,现在内院那边正设宴,估计你想进去的话……还有机会,我就算了。” 京泓说话时,略微有些吃味。 大概是羡慕朱浩在王府中的地位。 朱浩跟他同样年岁,几乎是同时进王府,但现在朱浩在王府中可不单纯只是个伴读,王府经常有事找朱浩商议,甚至还能出席很多他无法触及的场合,兴王更是时常召见…… “那边都是大人,我去干嘛?我先写东西,你读书吧。” …… …… 夜深人静。 朱浩睡不着,走出房门,本来是想到院子里乘凉,却发现屋子里燥热,出来后却有些冷,又赶忙回去加了两件衣服。 半夜时候,外面有脚步声响起。 却是喝完酒的王府众多属官,正三五成群出王府,回家休息。 朱浩坐在院门口看了一会儿。 没见到熟悉的身影,即便进王府一年多了,但每天还是能见到生面孔,有一些老面孔可朱浩从未与其有过寒暄的机会,互相间并不认识。 “这不是朱公子吗?还没睡呢?在这儿瞧什么热闹?” 却是连侍卫带着几名侍卫巡逻到西院门口,他跟朱浩算是老熟人,停下来打招呼,语气促狭。 朱浩笑嘻嘻道:“有热闹干嘛不瞧?不妨碍你们吧?” 连侍卫摆摆手:“不碍事,只要你别想着钻进王府内院,热闹你想怎么瞧就怎么瞧……” “老连,走了!一会儿陆典仗回来看到你这样子,不抽你才怪!” 旁边有人催促,才把连侍卫给叫走。 朱浩大概知道,陆松那边酒席可能快散场了。 果不其然。 过了不多久,老远就看到两个人东倒西歪,互相搀扶着往这边走,随即便听到蒋轮吹牛逼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