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在隋王朝统治风雨飘摇,大厦将倾,各地群雄割据的历史背景下,一个焕发着无限勃勃生机的崭新王朝,崛起于世界东方。这就是,李渊父子所建立的——大唐王朝! 大唐初建,天下未定,四方群雄并立。在李唐王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这个新生的伟大帝国,面临着来自无数强敌的挑衅。王世充、窦建德、刘武周等人,他们都对唐王朝虎视眈眈,企图将刚刚诞生的李唐王朝,扼杀在摇篮中。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西秦薛举父子,是唐朝统一天下,遇到的第一个强敌。 武德元年(618年)七月,立国不到两个月的唐王朝,就遭到建国以来第一次军事失利——浅水原之败。由于李世民选将不当,唐军决策失误,致使在“浅水原之战”中,遭遇大败,三万唐军覆师浅水原。唐军兵败浅水原,李唐王朝的西北防线,门户大开,完全暴露在了西秦军队的铁蹄之下。 面对如此严峻的西北形势,唐王朝又该如何应对?面对咄咄逼人的西秦大军,刚刚遭受浅水原之败的唐王朝,又该如何抵挡薛氏父子发起的进攻?在遭遇了建国以来最大危机之后,大唐王朝为什么能在短短五个月的时间里,便奇迹般扭转了不利的战局?秦王李世民又是如何带领唐军将士,一雪前耻,最终荡平西秦,囊括陇西呢? 不得不承认,西秦霸王薛举,是自唐王朝立国以来,所遇到的第一个难缠的劲敌;同时,也是大唐在统一战争中,所遇到最强悍的劲敌之一。在隋末天下大乱的历史背景下,薛举、薛仁杲父子,抓住机遇,趁势而起。 薛举、薛仁杲父子,凭借着自身强大的军事实力,很快席卷陇西地区,建立西秦政权,在隋末群雄中,脱颖而出。毫不夸张地说,薛氏父子的西秦政权,是隋末唐初在西北地区的头号霸主。 唐朝建立之初,所面临的军事环境,错综复杂。而雄踞陇西的薛氏父子,正是李唐王朝统一天下,面对的第一个强敌。为了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唐高祖李渊首先制定了统一西北,巩固关中的战略计划。只有扫平了西北地区的割据势力,唐王朝才能免去后顾之忧,向中原地区的王世充、窦建德用兵。 既然要统一西北,就必须要解决陇西薛举、河西李轨两大割据势力。而薛举的西秦政权,则是唐王朝平定西北,第一个要解决的强敌。然而,武德元年(618年)七月的“浅水原之战”,让李唐王朝见识到了薛举的实力。 浅水原之战,薛举抓住了唐军用兵策略中的纰漏之处,引诱唐军冒进出击,最终,一举重创唐军,致使三万唐军命丧浅水原,只得东撤长安。正是因为浅水原之败,新生的李唐王朝,遭到了建国不久的第一次惨重失败。应该说,大唐刚刚建立,薛举便兜头浇了一盆冷水,让唐朝吃了一次大亏。 不仅如此,浅水原之战的惨败,对于大唐王朝而言,也带来了一个严重的恶果。什么恶果呢?那就是唐王朝的西北防线,开始出现动摇。浅水原之战后,薛举乘胜占领了高墌,直逼泾州。泾州是通往关中的重要关隘,是拱卫长安的西大门。如果西秦军队攻克泾州,长安以西将无险可守。 必须承认,现在的军事形势,对于西秦是大大的有利。唐军新败,军事力量大大受损,并且军心士气极度低落,京师长安大为震动。薛举眼下最正确的做法是,趁热打铁,不给唐朝喘息之机,大举东进,直捣长安。 自浅水原之战后,唐王朝还处于惊魂未定的状态,并没有从战败的阴影中走出,关中一带的防守,必定空虚薄弱。薛举如果抓住这难得的战机,一鼓作气,直下关中,李唐倾覆不过是朝夕之事。 其实,薛举最初也是这样打算的。浅水原之战过后仅仅一个月,武德元年(618年)八月,薛举整顿兵马,准备向长安进军,命太子薛仁杲率领一支军队,攻打宁州。薛举希望以此,打通直入关中的捷径。 薛仁杲率领大军,兵围宁州,对宁州展开了猛烈的攻击。然而,薛仁杲显然低估了宁州唐朝守军的抵抗决心。面对薛仁杲的大军围城,唐朝宁州刺史胡演,既没有献城投降,也没有临阵脱逃,而是选择了力抗薛仁杲的大军。 胡演率领宁州守军,严防死守,奋力抵抗西秦军队。由于胡演的拼命守城,西秦大军居然对宁州久攻不下。没有办法,如果继续与宁州守军死磕,西秦军队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薛仁杲只能放弃进攻宁州,引兵退去。 西秦进攻宁州受挫,被胡演击退,让势头正盛的薛举,心理上产生了不小的波动。本来,经过浅水原之战,西秦声威大振。薛举之前就对关中垂涎三尺,如今唐军新败,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薛举便有了对关中用兵之心。 所以,薛举就想拿宁州练练手。一方面,他想打通进军关中的军事路径;另一方面,薛举也想试探一下唐军的军事实力。可是,薛举万万没有想到,在宁州却遭到了唐朝守军的顽强抵抗,攻打宁州的计划,只得半途而废。因为攻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