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多大本事的人总爱“怨人穷、恨人富!”这便是人类的弊病。
作为帝国的皇帝,李世民自是有着与寻常人不同的思维,不可能因一面之词而对事物妄下定论,以他对秦文远的了解,这小子个性桀骜不驯却不是乱来之人,他敢在契丹等数个外族的压力下如此强势想必自有把握应对,而对幽州卫孝杰,这小子怕是根本就没将他放在眼里,从侦骑司不断传回的情报中皆是提到这小子亲卫手中有威力强大的武器甚是犀利,而齐州那边暗桩近日又数次提到经常于“历城”的山林间听到似雷击的声音,想必是这小子在试制某种更大的杀器。
如此种种消息,李世民感觉这小子身上藏着的隐秘之事太多,好在秦家对大唐江山并无觊觎之心,而秦家家主秦长青几乎都是以儿子的主意行事,这小子就是个理想主义者,如是朕不善加利用他的心性和他那些鬼神莫测的手段为己所用,岂不是某家这个皇帝的最大损失。
这皇帝老儿倒是将秦文远看得透彻,正如他想的那样,见过前世繁华的秦文远,所做的正是希望大唐的百姓安居乐业,各族和谐相处,于李唐的江山并无多大的兴趣。
见得大殿上安静下来,李世民微笑着开口说道。
“大贺氏摩会首领的请求朕已知晓,待朕了解实情后传旨平辽使徐天约束本部兵马,至于你等所说联盟部落欲起兵讨伐辽西之事,朕奉劝你等不要妄生杀戮之心,否则、一旦战火打开生民涂炭,可不是你契丹八部所能承受的。”
说完此话,不待契丹使臣表态,李世民再次言道。
“萧瑀、长孙无忌所奏幽州卫孝杰等弹劾秦文远之事改日再议,诸位卿家散了吧!”
“退朝!”
随着太监尖细的声音响起,李世民起身自顾离开大殿。
萧瑀、长孙无忌等大臣见皇上对秦文远之事轻描淡写且毫无责罚之意,态度似与往日有些大不一样,包括李靖等在内的所有臣子心里皆是顿感诧异,不知皇上今日因何如此。
待得契丹使臣离开之后,李世民身边大太监刘公公再传皇上口谕,着各部尚书及朝廷二品以上重臣于太极宫两仪殿再议政事。
诸位大臣得皇上口谕,俱按各自品级往两仪殿拜见皇上。
两仪殿里,李世民倚身龙榻上看似随意却又有些面色谨慎,见诸臣进殿欠身说道。
“赐坐!”
诸臣拱手行礼谢坐并按各自品级而坐,待得众坐下,李世民方轻言慢语说了起来。
“鉴于辽西处于敏感时期,朕欲使河间王李孝恭为河北道行军总管,率军二万驻扎幽州以防契丹军南下骚扰边关并查明幽州都督府侍卫被击杀之事相机处置,朕相信秦文远不是奢杀成性之人,此事定有因果,想如今朕的江山安稳,正是为开疆拓土积聚力量之时,诸位卿家当致力于发展民生和经济之事,不用总将眼光放在秦文远身上,辽西之地便由那小子去折腾吧!”
“皇上不可啊!”
“皇上不可!”
“皇上不可如此!”
李世民话音刚落便有萧瑀、长孙无忌、李道宗三人几乎同时高声呼道。
“你等且说说如何不可?”
见得皇上皱眉相问,长孙无忌起身跪地而道。
“皇上!想那秦家已得齐州自治,如是任由秦文远再于辽西发展,其一恐使秦家形成大势而对江山社稷不利,其二则是秦文远俨然不顾大局与外族和高丽国时常发生冲突,定会使外族同仇敌忾针对大唐,如是东北两面的外族再与大唐西面的吐蕃等国勾连,那时我大唐将四面楚歌陡之奈何,臣以为皇上还是应以大局为重撤回秦文远平辽史之职,使朝廷派员对各族与高丽行安抚与怀柔之策。”
“长孙大人不过是怕秦文远平定东北之地积功而被皇上重用罢了,何必又说得那么堂而皇之呢!”
一旁秦世勣先是忍不住反驳起来,现在秦家已有第三代嫡子,秦世勣对家族的发展早是心中发生巨大的变化,热切希望家族在侄儿的手里发扬光大,使之成为能与五姓七望相媲美的世家而光耀秦家门庭,那便是自己百年之后也能瞑目,而在侄儿现在渐显强势的成长过程中他必然要打起万分精神,再不能似以前那样不闻不问,任其侄儿与人发生冲突而不顾。
说罢此话,秦世勣接着又道。
“秦长青虽自治齐州军政却从无觊觎皇权之心,所求不过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又如何对大唐江山社稷不利,此乃长孙大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嫉妒而使诽谤的无耻伎俩,实是无耻,再言秦文远任职辽西,短短时间便颇有建树,使其辽西军政同心同力,又如何不顾大局,难不成有敌来袭也放任不管便是你说的大局?真是岂有此理,似你这井底之蛙的眼光怎能知得鸿鹄之志,凭着自己那点不为人知的自私心理,贯会于朝堂上对别人使些谗言罢了!”
“秦世勣休得大言不惭,长孙大人所说并无什么不妥,且不说齐州已掌控秦长青之手形成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