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臣还年幼,少不更事.(1 / 2)

第264章臣还年幼,少不更事。

奉天门前冷风冽冽,寒风在场地中打着转,将在场众人的袍子吹起,却无一人说话,场中的气氛有些诡异。

便连一向没心没肺的朱厚照,都能感受到此时的气氛不同寻常,有些凝重,见..”

弘治皇帝横了他一眼,朱厚照当即又不吭声了。

而朱佑樘则稳定着心神,接言道:“夏卿家上奏这废除祭天罪己之事,朕思忖之下,觉得未尝不可。”

“诸位卿家,以朕之见,这灾后祭天罪己一事便废除了如何?”

此言一出,登时引得百官一阵骚动,纷纷出列发言。

一人道:“陛下,自三代以降,亘古至今,凡有天灾者,皆是帝王施政有不妥之处所致。故而上天降之以灾,示警于世,若不予以祭天罪己,将此废除,皆时上天必会降下无数灾殃,恐社稷倾覆!”

另一人续道:“自古贤明帝王莫不如此为之。汉之高祖,文景二帝,武帝,宣帝....唐之太宗,高宗...对这上天示警之事,皆是心中煌煌,祭天罪己,纳言纳谏,也俱是上抚天怒,下安黎民,望陛下明鉴。”

而都御史刘大夏更是不甘人后,“陛下,我朝已历经九帝,无论是开辟我大明基业的太祖高皇帝,还是开疆拓土,创立不世之功的太宗文皇帝,亦或是仁宗,宣宗,英宗....还有宪宗成化先帝,皆是如此为之。

太祖高皇帝神文圣武,更是曾先后因大灾屡次祭天,并下五次罪己之诏,陛下身为太祖子孙,若轻言废除祭天罪己之事,臣恐宗庙震动!”

上至六部公卿,下至各级清流御史,一个个纷纷跪地劝谏,说了一大堆,浓缩下来,这群百官无非是想说:废除祭天罪己,洗洗睡吧,不可能。

就连当初那开辟大明王朝,杀得人头滚滚,百官震惶的一代雄主太祖洪武皇帝,发生天灾之后,照样被朝中大臣硬逼着去祭天罪己。

那五征漠北,七下西洋,乾纲独断的永乐大帝同样被逼着去祭天罪己。

一代代的大明皇帝哪个没有在天灾之后,被他们或鼓动,或逼着去下这罪己之诏?

而弘治皇帝想废除此事,不是他们瞧不起,实在是弘治皇帝还远远的不够格。

就是明太祖活过来,也不够格。

听着这些大臣的进言,端坐于龙椅之上的朱佑樘眼眸半阖,却是默不作声。

天灾之后,若赈灾不力,必有叛乱发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大明王朝的皇帝比其余王朝的皇帝更明白这个道理。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更是知晓,而这祭天罪己又是大臣们借此打压皇帝的权威。

不管哪个,都是朱元璋不能容忍的,朱元璋为此事和朝中大臣争过,也斗过。可最后的结果,不过是双方妥协,各退一步。

凡有重大天灾,帝王才予以祭天罪己,而寻常天灾,当仅以救济灾民为首要。

但让历代皇帝忧虑的恰恰是这重大天灾,天灾的规模越大,闹出的乱子越大,后续的叛乱人祸更是凶险,一旦不慎,社稷都有倾覆之险。

可朱元璋都未能废除这祭天罪己之事,朱佑樘又如何做得到。

不过弘治皇帝也没天真的以为此事能够废除,他只是试探,或者说他在跟着一块拆房子。

先把房子拆掉,然后再谈谈这祭天罪己到底是不是首要之事。

大臣们想要的是用这祭天罪己来打压皇权,而弘治皇帝当然不想被打压,但此事又根本无法废除。

只能退而求其次。

“此次濮州地崩一事,震荡千里,波及数省,如此重大天灾,朝廷先行赈灾,将这祭天罪己一事延后。但赈灾之成效仍是尤为显著,列位臣工都是知晓,亦是认同的。由此可见,这祭天罪己并不甚紧要,即便废除了也当无事。”

闻听此言,诸多大臣心下一沉,过了一会儿,内阁首辅刘健才徐徐道:“恕臣斗胆,陛下此言谬矣。此次地崩赈灾之事之所以成效显著,未尝不是陛下后行祭天罪己之功。若此次不曾祭天罪己,少不得要出灾殃。由此可见,祭天罪己之事决不可废,臣大胆谏言,望陛下明鉴。”

“刘卿家说的倒也非是虚言。”

弘治皇帝沉默一会儿,又唤道:“夏卿家....”

“臣在。”

等夏源抬起来头,朱佑樘才徐徐道:“夏卿家,你太过想当然,这祭天罪己不可轻废,你以为呢?”

“臣觉得陛下和诸位大人说的对,确实是臣太过想当然,不过...”

顿了顿,夏源又大义凛然的接着道:“不过臣还年幼,少不更事,幸得陛下和诸位大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