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却一直想不明白是为何。
直到今日,众人懂了。
十八公子不知怎么被王上过继了出去,有小道消息称这位公子似乎很不服气太子殿下。
这不就对上了?那三位公子也不服气太子呢,大家其实都能看得出来。
原来是被公子胡亥的事情吓着了。
同僚于是询问当事人:
“所以到底是公子被夫人牵连,还是夫人替公子求情?”
敢问出这个的,政治嗅觉显然都不算敏锐。大多也是小官,没指望能往上爬,每日上职就是勤勤恳恳埋头干活,社畜罢了。
三位公子有苦难言。
他们当然知道真相是胡姬给胡亥求情,但他们不能说。既然现在的风向是众人猜测不休,肯定有人在背后推动。
为什么父亲要叫人推动出一个“胡姬牵连胡亥”的说法出来?
明显是想保太子嘛!
反正这件事里太子得是清清白白的,一切都是母子俩咎由自取。从开头到结尾,里头都没有太子的戏份,父亲要把他们大兄彻底摘出去。
所以公子们只能暗示:
“倒是不曾听说十八弟触怒过父亲。”
他们确实没听说过这个,可不算说谎。他们只是自己推测出可能是胡亥那小子暴露了野心,才导致他们三个也被抓了出来。
自己推测的那能算数吗?当然不算!
同僚表示自己懂了:
“看来胡姬勾结六国余孽之事是真的了。”
三位公子:?
啥玩意儿?怎么里头还有六国余孽的戏份?
同僚见他们不明所以,比他们还要诧异:
“不是公主那边先传出这个说法的吗?怎么公子您却不知?”
三位公子:……
“啊,这个、这个可能是因为长姐比我们更受父亲看重吧。长姐知道了什么都会告诉其余姐妹的,可我们和长姐的关系其实不太好。”
同僚这才恍然。
下职之后,三人悄悄议论起来。
难道胡姬真的是因为勾结六国余孽才被处决的?那胡亥被过继,该不会是父亲发现了这件
事,再加上胡亥有野心,干脆一起处置了?
三人摸不着头脑,也没法确定哪个说辞才是真的。
最终他们决定不想了。
管它是为什么呢,现在这个传闻既然没有被父亲禁止,那就当它是真相好了。
咸阳城里各种流言沸沸扬扬,但无论哪一种说法,里头都没太子扶苏什么事。
老秦人们对各种稀奇古怪的猜测津津乐道,认为单纯的“公子胡亥夺嫡失败”没什么意思,事情肯定没这么简单。
被秦王委派去管控舆论的蒙毅擦了把头上的冷汗,觉得之前认定这个活不难的自己实在太单纯了。
幸好有阴嫚公主帮忙推波助澜,太子殿下也安排了他手下的熟练工出手辅助。
说起来太子怎么这么擅长这种东西?
宫中。
胡姬死后秦王政和扶苏再没提过相关的人和事,默契地选择当他们不曾存在过。
父亲私下里为自己做的事情,扶苏自然是看在眼里的。这些感动无需说出口,默默记下就是了。
局势重新恢复平静,只余水面下暗流涌动。胡家的人被不着痕迹地一一替换,因为勾结乱党的流言传播极广,胡家有苦难言。
他们没办法跟王上说自家是无辜的,胡家自己也不清楚胡姬是不是当真做过这种事情。
谁让胡姬一向任性,又自负自己有点小聪明,一时糊涂与虎谋皮也是有可能的。
倘若六国余孽承诺帮胡姬的儿子上位,只要胡亥继位后放过六国王侯贵族,任由六国复国,说不准短视的胡姬真的会答应呢。
胡家只能吞下苦果,眼睁睁看着自家在朝中的势力不断缩水。
这其中少不了旁人的落井下石。
官位就那么多,能挪一个出来是一个。小官也不嫌弃,各家都多的是子弟还没个官身呢。
除却被罢官的胡家人之外,更多的是作奸犯科被治罪的。
王上是真的狠啊。
不管你们胡家的旁人有没有牵扯进来,他一个都不想放过。
偏偏人家治罪的原因合情合理,不是说你家受到了外嫁女的牵连,毕竟胡姬勾结六国余孽这件事没有证据。他说的是你家这个谁谁谁触犯了秦律,我们按律惩处。
自己不干净能怪得了谁呢?
胡家旁支觉得他们真是倒了大霉,胡姬生下公子的好处没享到,治罪的时候倒是逃不掉。
不过古代一向如此。
自周文王起,夷三族这样牵连甚广的制度就出现了。并不像很多人以为的那样是从商鞅变法开始的,起源和持续的时间还要更长。
秦王政好歹没有直接下旨夷族,没有犯过罪的人顶多就是丢官降职。等时间长了,或许还有起复的机会。
太孙桥松在面对父亲偶尔的抽查时,就问了一个问题。
“胡家人作奸犯科已经许久了,为何之前一直没有处置他们呢?”
桥松从小接受的教育
就是律法为重,秦律是秦国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