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冶炼方法之后,铁矿的需求就大了起来。商队很乐意别薅铁矿带回关中,尤其是辽东的铁矿,根据铸造师所说,比中原等地的铁矿品质要更好一些。
很多战略物资例如粮食、重要金属之类的,在后世人看来就该家把控交易,怎能让商人、尤其是外商人肆意买卖呢?
这是经过千百年才积攒下来的宝贵经验,并不是每个家从一开始就意识到的。
历史上盐铁官营都是从汉武帝才开始呢,在这之前诸如此类的规都宽松得很。
汉朝开初年甚至连铸币权都下放了,这不比盐铁看着更直观?汉初不是放给诸侯,而是庶民都能铸币。
于是出现了有人偷偷在秦半两铜钱周围剪一圈铜下来,攒一攒就能铸一枚半两。
有在铸币的模具上动手脚的,削减半两的薄厚,这都是常规操作了。
比较难分辨的是在铜里掺杂其他金属,降低含铜量。
说起来最后这种方法,秦也干过。
秦缺钱就在刀币上动手脚,导致外通商时齐为首的富裕家都不收秦的刀币,觉得己吃亏。
好在前有吕不韦为秦行商,后有扶苏和巴清接力,如今的秦经不如此寒酸了。秦新制的统一货币“秦半两钱”的含铜量是实打实的,比齐的刀币受欢迎。
之前齐货币受欢迎,各境内本人互相交易买卖有的时候都会使用齐币。如今换了秦半两也是一样的,秦币经悄无声息地侵入了六的市场之中。
新货币不仅受欢迎,经流通好几年了。等境内全部换新币交易,废除和回收旧币时,受到六遗民抵制的概率就会降低很多。
目前秦没有完全废除原本的刀币,不仅是六刀币,也包括秦的。
因为扶苏父亲说道:
“大一统的政策虽然好,强硬推行最好是选个合适的时机。在此之前,多给庶民一些适应的时间。”
比如在彻底覆灭六的大一统元年,除旧迎新之际颁布新的政令。
一来,有个名头大家也更能接受。
二来,新朝新气象,算是大秦的一次彻底革新。
三来,古人讲究年号更改之前不做大动作。
举个例子,孝王为父亲守孝一年,在此之前没有正式更替年号为孝王元年。
于是在此之前他施行的为政举措,史记载都是“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发生的,不知道为是故的昭襄王做出的业绩。
这也就罢了,很多人因为他更改年号仅三天就驾崩,便误为他当了三天秦王。
秦王政身上虽然没有这类问题,无论是“秦王政二十六年”是紧跟着的“大一统元年”,都是他本人的功绩。
大一统的举措,然是在大一统时下达最合适。
扶苏不太清楚后世人会怎算父亲的在位年号,或许大一统后依然接着前面的计数,是从“秦王政二十六年”换了“秦始皇帝二十七年”。
反正他们大秦己是用“大一统”来当年号计算的,除却始皇地位特殊用词不同之外,后面从他开始,都是“二世元年”“三世元年”这样计数。
事实上在如今的关中地区,秦半两经基本上彻底取代旧刀币了。要官府没有明规“刀币被废除”,它名上就是存在着。
扶苏怀疑后世很多人可能父亲统一天下之前的功绩了解个灭六,根本不知道他为了后续的治理天下做过什准备。他们甚至也不知道在灭六之前,秦王政从亲政到发兵灭韩也做了足足六年的准备工作。
既然他们反正也不会记之前的东西,不如就干脆把该大一统的政令放在大一统时下达好了。
在此之前,官府提倡,不强制。
秦王政没有大一统政策就得大一统时下达的强迫症,他认为儿子说的要给庶民足够的时间适应很有道理。
反正迟早都是要推行的,而且现在的推行效果也不错,确实不必急于求。给庶民两个选择,等他们己尝到了统一政策的甜头,然会产生心理偏向。
扶苏根据上辈子的经验,提出了一些实际操作上的小建议。
比如怎调动起庶民新度量衡算法的拥护,而不是一味地抵制新事物,这都是一门学问。
上一世刚开始的时候六庶民是很抵触的,因为基层官吏管理混乱。好多六旧吏仗着庶民不懂,说秦规要更换收税时用的度量了,然后随便拿个体积庞大的容器过来,就让庶民交粮。
庶民一看新度量衡让己吃亏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