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才跑的。但很难说导致他逃跑的因素里,有没有一个“国相难当”。
王绾不得回想起再上一任,那个时候当国相的像是吕不韦,吕不韦下场也挺惨的。
秦的相国就没几个下场不悲惨的,所以他王绾一定要撑住。他不能飘,也不能犯错,更不能得罪子。
多少相国是因为新任秦王不才晚景凄凉的?王绾可了解了,他可不想步上前辈们的后尘。
王绾回去就四方听了,务必要差事办。
可惜王上不让他们给子送礼,堵死了这条讨子的路子,如今只能靠努力办差来刷度。
可恶!
羡慕蒙毅那小子,可以天天跟在子身边,近水楼台先得月!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绾果然在三天之内找到了个合适的教导主任。秦王只召人来看了一眼,就满意地将对方派去长安了。
如此长相严肃又性格古板的人,在朝中还不多见。一般能混官场的都是老油条,像他这样的很容易得罪人。
长安学宫。
许祭酒被调的消息早就传来了,新祭酒一直没到位,家心里都有点忐忑。
许祢在任的时候折腾出了那么多东西,尤是有些行为规范,弄得肆意散漫惯了的百家弟子很不适应。不知道新祭酒过来又会折腾出什么,希望这次来的是个相处的。
结果新祭酒身的第一天,就满怀期许的众人给镇住了。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不近人情的夫子,还是从面向上就不近人情。胆怯的学子当时就退避三舍了,连上前拜见都不是很敢。
刚开始还有人自我安慰,可能新祭酒只是长得吓人,性格没那么板正。然而新官上任三火,对方很快就用行动告诉了他们,什么叫相心生。
许祢定的规矩实已经很宽松了,这位新祭酒那才叫一个严格。什么学宫里不许喝酒、不许未经准许就举办宴会、不许随意带外人进出等等。
学子们苦不堪言,但秦王子却非常满意。
无规矩不成方圆,搞学问的地方当然要严谨一些。当学生就当,不要弄得像一个街上的盲流子。
蒙毅以为,祭酒如此看重法度,肯定是个老秦人。
然后翻开对方的资料一看,咦?齐国来的?还是稷下学宫来的?
扶苏解释道:
“程祭酒曾在齐国的稷下学宫担任过祭酒一职,但那里规矩散漫。学子受不住他的管束,闹了起来。齐王便免了他的职位,他一气之下就来了秦国。”
原来老先生早就看不惯这些人的求学风气了,可惜之前整治的时候没有得到君王的支持,还遭到了背弃。
老先生哪里受得了这个气,干脆来了规矩森严的秦国。秦王果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给他提供了实抱负的机会。
秦王政则道:
“既如此,就让他一直担任学宫祭酒吧。”
这是算哪怕程祭酒年纪了要致仕,也得想法子人留下来。即便是放在学宫里当个吉祥物吓唬人也,正挫一挫诸子百家的锐气。
学宫规矩,对有些人来说是坏事,却也恰恰让另一部人看到了它的光明未来。
秦王愿意整治学风,说明他还是希望能够培养出人才、并且当肯重用这些人才的。之前各地都传秦王只青睐法家,如今看来都是无稽之谈。
不少并非法家的人才都收拾行囊,积极主动地往长安去了。
楚国沛地。
沛地是个命途坎坷的地方,它一开始是属于某个不起眼的小国。后来宋国灭了那个国家,它就成了宋地。
宋国是个富庶的肥肉,所以沛地跟着宋国也被养肥了不少。小小一处地方,便有不少贵族后人聚居。
可惜的是后来宋国因为富有遭到齐国觊觎,宋国被灭了。没多久齐国又因为独吞宋国遭到五国联军攻伐,楚国趁机抢地盘,沛地又被抢去了楚国。
这么连番地变更属国,能逃的贵族都逃干净了。生怕哪天齐国想起这桩旧怨,非要从楚国手里再宋国地盘都抢回去。
剩下不了的,便是一些落魄贵族之后。俱是有名有姓氏的人,但提起来你也想不出他们祖上到底是哪位贵族。
沛地比起来,隔壁的丰邑就上许多了。
丰邑基本一直在魏国手里,虽然地处魏楚边境,却要安稳上不少。五国伐齐之后还有人家往丰邑这边迁,比如刘家就是这个时候从魏国都城梁迁过来的。
刘家在当地算是个地头蛇,当家人刘公的父亲刘仁曾经当过丰邑的丰公。
刘公是个不怎么会起名的,按伯仲叔季给子随便安了个名子。老就叫刘伯,老二就叫刘仲,但是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