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汉军之魂(1 / 2)

洛水河畔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冷风吹得人浑身冰凉。

天空中飘起了小雨,冷冷地拍打在道路两旁众人的脸上,一张张面孔,写满了肃穆、悲戚。

他们的目光整齐地望着远处。

在那边,一队盔甲精练齐整的羽林骑轻车介士,正护送着两辆灵柩车到来,同时前后部鼓吹,沿途漫天飘舞纸钱。

“落!”随着一声嘹亮的喊叫,两辆灵柩车在河畔停下,随后侍卫在两旁迅速搭起了巨大的帷幔和幡旗。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今天,正是大将军魏延和丞相长史杨仪的葬礼。

此次葬礼非常隆重,天子刘禅着素服,辍朝三日以示哀悼。诏令朝廷公卿文武百官悉数随行送葬,以尚书令蒋琬代理司徒事持节主持丧礼,以大司马吴懿、丞相司马费祎分别亲执车驾、牵引灵柩,发羽林、虎贲等轻车锐士数千人,从洛阳至洛水河畔沿途宿卫,以示尊崇。

灵柩车每过一处,护卫锐士皆持戟跪立,低头抽泣。

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曾跟随过大将军魏延,亦或是听说过魏延的事迹。在士兵心中,魏延作为五虎将之后硕果仅存的大将,是如今大汉的军魂。加上魏延平日善养士卒,甚得军心。兵士们得知爱戴的大将军忽然病逝,十分悲痛,如丧考妣。洛阳城内外的军营之中到处都是哭泣声。

“葬仪开始!”随着尚书令蒋琬一声沉重的号令,葬礼正式开始。

哀乐奏起,哭声一片,几名白衣内侍站在高台处,手持招魂幡,不断高喊,”大将军归来,杨长史归来!“

首先上前祭拜的是大汉天子、皇帝刘禅,他面色肃穆,上前郑重地分别作揖一拜。

天子亲临臣子葬礼,在东汉后期便已非常罕见。蜀汉上一个享受殊礼的人,是名将霍峻。二十一年前,听闻他病逝,先主刘备曾经率领诸葛亮等群臣亲自拜祭,并留宿墓上,时人皆以为荣。

如今皇帝刘禅再次亲自拜祭,虽然有诸葛亮的推动作用,但更多的还是刘禅发自内心的尊敬和惋惜。

他好言宽慰了魏延和杨仪的家眷,随即走上前去,摸着二人的灵柩陷入沉思。

魏延是五虎将之后、大汉最有名气的大将,也是先帝留给刘禅最得力的元老宿将。他阳溪破郭淮、卤城败司马、许昌擒曹芳,继关羽之后,再次做到了威震华夏,其功绩甚至已经超越了前辈。

随着魏延的逝去,刘禅不得不面临一个现实问题,先帝留给他的班底,剩下的快不多了。

刘禅猛然想起之前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说过的一句话,“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

是啊,赵云之后又九年,魏延病逝,至此,先帝昔日麾下的天下名将已尽数亡去。以后大汉的军旗,该由何人扛起呢?

刘禅又抬眼望了望一旁杨仪的灵柩,听说杨长史办事利索机敏,相父多次出兵,皆由他辅佐制订规划、筹措粮草、检查军仪。如今他不在了,相父肩上的担子又更重了,以相父的身子,能撑住么?

刘禅长叹一口气,罢了罢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以后的事情,自然会有以后的办法吧。

刘禅重新作揖一拜,随即示意内侍宣读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大将军许昌侯魏延,刚猛善战,前有阳溪大捷、卤城之功,后有奇袭许昌之绩。元勋论定,功盖寰宇。

丞相长史中军师军师将军广都乡侯杨仪,机敏干练,辅佐肱骨,常悉敌情,制敌于先。兢兢业业,管萧之流。

谥法曰,武德刚毅曰壮,克敌服远曰桓,今追赠魏延壮桓侯,赐金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

明达不滞曰敏,违拂不成曰隐,今追赠杨仪敏隐侯,赐金银五百斤、钱千万、锦百匹。

钦此!”

众臣闻言皆暗暗吃惊,听闻此次谥号乃丞相亲自拟定,魏延谥号壮桓,皆为上谥,可见丞相对其评价之高。

其实,魏延虽然是被先帝刘备提拔,然终刘备一世,魏延官不过汉中太守,未获封侯,更是没有什么耀眼的战绩。是丞相诸葛亮,提拔魏延作为北伐先锋,使得魏延从汉中太守的位置上一跃成为蜀汉头号大将,屡建战功。

如果说是先帝慧眼提拔了魏延,那么真正给到魏延施展抱负机会的,正是丞相诸葛亮。

魏延性格高傲,屡屡犯上,更是因子午谷之计不被采纳常常口出怨言,诸葛亮不仅不加计较,还处处包容。

即便是犯下虎牢关失守的大罪,诸葛亮仍旧不愿废了魏延。不仅如此,还破例给了魏延翻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