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东吴时机(1 / 2)

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

事情还得从半年前说起。

东吴都城建业太初宫中

“陛下!河北探子急报,魏帝曹睿,病死于邺城。“

朝堂上顿时沸腾起来。

“哈哈,太好了,魏国这下彻底完了,连皇帝都死了!”

“是啊是啊,这是好消息。我们赶紧进兵,抢夺土地,可不能都让蜀军夺了去。”

孙权微微一笑,“曹睿之后,魏国何人继位啊?”

“启禀陛下,曹睿临终立幼子曹询为帝,令燕王曹宇为摄政王,辅助朝政。”

众人闻言先是一愣,随即笑得更欢乐了。

“燕王,哪个燕王,不会是那个丢失许昌的草包燕王吧?”

“哎哟哟,笑死了,这魏国还嫌不够短命,把国家交到这么一个草包手上,自取灭亡啊哈哈哈!”

孙权明显也被逗乐了,曹宇的“光荣事迹”他也是听过的,魏国居然选他辅政,看来真是气数已尽。

“陛下,最新消息是,魏国幽州刺史毌丘俭不满曹宇辅政,起兵勤王,击败了曹宇的部队,双方目前正在邺城对峙!”

众人闻言再度大乐。

“哈哈哈,看看看,连魏国自己人都忍不了了,居然自己先打起来了!”

“哈哈,是啊,这个曹宇还是一如既往的草包,就凭他,怎么守得住魏国?”

“对啊,这个真是大好时机啊!魏国内乱,我们此时不趁机进兵,更待何时?”

孙权微微颔首,心情大好,他挥手示意众人安静。

“诸位爱卿,静一静。今天请诸位前来,就是议一议,我大吴,下一步,应当如何?”

孙权抬头望去,除了车骑将军朱然镇守江陵、骠骑将军步骘镇守西陵、安南将军吕岱镇守武昌、镇北将军孙韶镇守庐江、抚越将军诸葛恪仍在南方平定山越之外,东吴的重臣如张昭、顾雍、诸葛瑾、潘濬、孙据等齐聚一堂。连之前同去平叛的陆逊、全琮和朱桓也都被召回。

“启禀陛下,臣建议,趁魏国新丧国君、政权动荡之时,要么再攻寿春、襄阳,要么海路直攻河北,这次定要一雪前耻!”前将军朱桓意气风发地出列奏道。

朱桓向来豪壮,一番话又激起了朝臣的热血,尤其是卫将军全琮和左将军孙据(原朱据)。

“说得对!此时机会难得呀!请陛下下诏出兵吧!”二人都激情附和道。

“哼!”辅吴将军张昭冷笑道,“打?拿什么打?寿春一战,国家元气还未恢复。这才过了多久,又轻易出兵。再这么折腾下去,国家要出大问题的!”

”张公!“面对再次“泼冷水”的张昭,朱桓忍不住回身喊道,“您是大吴元老,我敬重您。可为什么每次我们想为大吴开疆扩土,您都有这么多意见?这样一来,我都怀疑您对大吴的忠诚了!”

张昭继续冷笑,“呵呵,我对大吴的忠诚,还轮得到你来怀疑?当初我辅助陛下的时候,你们一个一个,还不知道在哪里呢!我不过是看不下去,你们穷兵黩武,要把国家推到危难边缘罢了!如果我知其不言,那才是真正的不忠!”

现年已经八十一岁的张昭,的确有资格说这个话。他辅助孙策创业、帮助孙权稳定江东,至今已超过四十年。在如今孙权的臣子里面,无论名望和资历,没有一个能超过他的。

虽然说因为性格刚强,屡屡错失丞相之位,但是孙权仍然对其礼遇有加。即便张昭已经称老退位,遇到大事,孙权还是要常常请教他的意见。

大将军诸葛瑾上前劝和,“两位息怒,意见不合很正常,都是为了国家着想。“

说罢诸葛瑾又面向张昭恭谨作揖,”张公既然不同意出兵,那么大吴应当如何,张公必有高见。我们愿闻其详!"

张昭微微一愣,随即脖子一昂,”我没有什么高见。除非能不动兵戈,不然我们不如保境安民、休养生息为好。“

朱桓毫不客气地回道,”呵呵,说了半天,按照张公的意思,我们就坐失良机,什么也不做咯!这个当然最简单!不用想,都知道!”

“你!”张昭气得脸通红。

“机会的确难得,我们一定要抓住时机,有所行动!”沉思已久的上大将军陆逊忽然出声。

众人见陆逊发言,纷纷安静下来,连朱桓和张昭也放下争论。

上大将军,深谋远虑,才是真的必有高见!

“太好了,上大将军,也赞同,此时应该出兵么?”朱桓见一向谨慎的陆逊居然出声支持自己,不禁喜出望外。

陆逊看了朱桓和张昭一眼,苦笑着摇摇头,“非也,我只是认为我们应该有所作为,但我认同张公所说,此时不宜大动兵戈,当以恢复国力民生为先。”

这次轮到张昭露出惊喜的眼神,朱桓则生气地别过头去不再说话。

不过,众人听得有